六上第七單元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
所以,教師在教學“數學廣角”這部分內容時,要跟學習其它內容一樣面向全體學生,使絕大多數的學生通過教學都能夠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
(3)、“教師的講解”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
在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中,每一冊的“數學廣角”的內容都是相對獨立的,往往跟每一冊中的其它單元知識沒有任何聯系。即使是在整個小學階段中“數學廣角”中的教學內容之間也沒有任何的關聯,幾乎是每一冊每一個單元都獨自含有一個或兩個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這些內容跟其它單元的內容相比思維難度較大,學生能獨立解答出來的幾乎是鳳毛麟角。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為了貪圖省事、方便就把答案原原本本地講解給學生聽,讓學生不經過思考、探索就獲得答案。這樣學生雖然暫時被動地獲得知識的答案,但學生對于這些知識以及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很可能是一知半解或懵懵懂懂的,這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探索過程,同時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提醒、點撥,激勵學生克服困難,戰勝困難,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感悟,初步掌握“數學廣角”內容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總之,教師在教學“數學廣角”時,要轉變觀念,自覺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要充分理解人教版新課標編排“數學廣角”的目的與意義,并用它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決不能在教學中以教“奧數”時的眼光看待學生或心中只是裝著“優生”,也不能為了省事原原本本地把答案完完全全地講授給學生,更不能用學“奧數”的要求來要求學生。
二、本冊數學廣角的教材分析
★教材說明:
(一)教學內容:雞兔同籠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最早出現在大約1500多年前的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成書時間大概從東晉、南北朝時代到隋、唐之間。其體例與《九章算術》相同,)中。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編排特點:
1. 注重彰顯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材首先通過富有情趣的古代課堂,生動地呈現了在《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問題,這一素材的選用,一方面說明了我國的數學歷史淵源流長,體現了所學數學內容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小精靈的提問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
2. 注重體現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考慮到《孫子算經》中原題的數據較大,教材在例1中從數據較小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嘗試解決。體現了學生從猜測到用“假設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同時也表達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材除例1中運用的方法外,在閱讀材料中也介紹了一種古人常用的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題思路。
3. 拓寬對“雞兔同籠”問題的認識,明確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配合“雞兔同籠”問題,教材在“做一做”和練習中安排了類似的一些習題,比如“龜鶴”問題,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等,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鞏固用“假設法”或方程的方法來解決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