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認識(一)》 說課稿
通過學生的直觀操作,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作化”,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并有意設置一些認知沖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認識半徑、直徑
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讓學生通過動手畫一畫,小組議一議,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里,半徑能畫無數條,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這里因為有半徑的知識做基礎,我會嘗試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直徑的知識,引導他們歸納總結出,在同一個圓里直徑也能畫無數條,所有直徑
的長度都相等。
3 、探討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分組討論在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直徑是半徑的2倍關系。得出d = 2r與r = d/2的字母公式(設計意圖:合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自主探索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并及時鞏固學習成果。)
比較等圓半徑也相等。
4、動手操作,畫圓
認識圓規,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圓。讓同學動手操作。
以上環節的教學,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拓展延伸。通過看圖、填表練習 直徑與半徑的關系、選 擇 題
、判斷等形式的練習,鍛煉學生動腦、動手、動眼的能力。必須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加強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折、量、畫的手段,在動手做中獲得知識的體驗,得到成功愉悅,增強學習興趣,達到順利完成本節內容的目的。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多種形式的數學練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知道圓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系,知道了圓各部分的名稱,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并學會了使用圓規畫圓。
五、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一)
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半徑:用字母r表示無數條,都相等
直徑:用字母d表示無數條,都相等
直徑和半徑的關系:d=2r r=d/2
畫法:定點、定長、旋轉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