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說課稿
敘述:如果有4支球隊比賽,第一輪像這樣比一比,決出2個勝者;第二輪再2個勝者比一場,決出冠軍。一共進行了3場比賽。
如果有8支球隊比賽呢,第一輪像這樣比一比,比了幾場?淘汰了幾支球隊?(4支)第二輪再這樣比一比,比了幾場?又淘汰了幾支球隊?(2個)最后兩個勝者比一比,就決出冠軍。數一數,一共進行了幾場比賽?(7場)
那16支球隊比賽,決出冠軍要比幾場呢?(電腦演示:16支球隊出來)
面對學生的成功喜悅,我又追問:如果從淘汰的角度,反過來思考,還可以選擇轉化成一道簡單的減法算式?在不斷地自我反思和追問中,學生發現還可以直接將問題轉化成16-1的算式進行解決。
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對練習進行重組,尊重學生的學情、巧妙地體現知識體系,呈現形式靈活、多樣。通過提問、交流,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練習實效,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多媒體的功能也在此環節中得以充分發揮,數字轉化為圖形或曲線轉化為直線,都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讓學生能頭、腦、眼、口、手并用,達到最佳學習狀態。)
五、故事小結,深化“轉化”
1.數學文化滲透(曹沖稱象)
課的結尾,我會讓學生講一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并指出曹沖是把大象的重量轉化成了石頭的重量。這樣的設計照應了開頭,同時也將學生的眼光從課堂再次拉向了現實生活,有利于學生自覺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最后我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一句名言來結束全課。
“神奇化易是坦道,易化神奇不足提” ————————華羅庚
意思是說,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一路平坦,而把簡單的問題轉化成復雜的就不值得提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