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預案(精選2篇)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預案 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63~64頁的例1、例2和練一練及練習十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能對信息進行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有條理的一一列舉,并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表格、飛鏢和靶子
課前談話:在故事傾聽中,感悟策略涵義
師:在上新課前,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啞巴去商店想買一把錘子,可是他用手勢比劃了半天,店主還是不明白他要買什么。情急之下,啞巴做了一個手勢,店主這才明白了啞巴的意思。你知道他做的是什么動作嗎?
指生回答。
師,巧的是,這時店里又進來了一位聾子,他也想買一把錘子。他又會怎么做呢?
指生回答。
師:為什么?
生:因為盲人不是啞巴,他可以說話。
師:同樣是買錘子,啞巴和聾子他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這就是策略。選擇恰當的策略能幫助我們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驗策略
1.教學例1,感受有序思考的魅力
師:(屏幕出示王大叔圖)生活中到處有學問,看,飼養員王大叔在圍羊圈的過程中就遇到了幾個數學問題,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好嗎?板書“解決問題”
師:(屏幕出示:我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一個長方形羊圈)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王大叔的這句話,想一想,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指生回答
師:要圍的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米?那么長方形的一條長加一條寬的和是多少米?怎樣列式?
指生回答
師:如果寬是1米,長是幾米?寬是2米呢?你能把所有的圍法都找出來嗎?你可以用18根小棒代替柵欄圍一圍,也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的表格想一想、填一填,你還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去解決。
學生嘗試尋找答案。
師:哪些同學是用小棒圍的呢?你圍出了怎樣的長方形?有沒有其它圍法?
指生回答,屏幕相機顯示各種圍法示意圖。
師:哪些同學是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的呢?
預設一:展示收集的三張表格
師:(展示答案不完整的表格)你們同意這位同學的方案嗎?為什么?
指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遺漏”
師:(展示雖完整但雜亂無序的答案)這位同學把這種情況找出來了,他找到了四種圍法。
師:(展示完整且有序的答案)第三位同學也找了到這四種圍法,他跟前一位同學的找法有什么不一樣?
指生回答,相機板書“有序”
預設二:展示收集的兩張表格
師:(同時展示雖完整但雜亂無序的答案與另一張完整且有序的答案)這兩位同學都找到了四種圍法,你更喜歡哪一張表格?為什么?
師:我們按照這位同學的找法再往下找一找,還有沒有不同的圍法了?你怎么知道的?
指生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重復”
師:這位同學之所以做到既沒有遺漏有沒有重復是因為他在思考的時候是按著一定的順序進行的。
2、小結揭題
師:看來,有序思考(板書“有序思考”)能是我們找到的結果既不重復,又不遺漏(板書“既不”“又不”),這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思考方法。
師:像這樣,把每種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有序地一一列舉出來,這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它叫做一一列舉(板書“一一列舉”)
師生齊讀課題。
3、回顧梳理
師:其實,同學們早就接觸過一一列舉的策略。想想看,一年級學習數的分與合,如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這就是一一列舉;再比如二年級編寫乘法口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這也是一一列舉;還有四年級學的找規律、3個人排隊照相、褲子與衣服的搭配等等,都是采用了一一列舉的策略。一一列舉的策略真是非常實用。
師:讓我們看著屏幕上的表格,一起來有序地列舉一遍。寬是1,長是……
二、深入探究,理解策略
1、觀察思考,尋找規律
師:我們找到了四種不同的圍法,你會向王大叔推薦哪一種呢?為什么?
指生回答。
師:圍出的長方形面積大,養的羊數量就多,羊圈也寬敞。
師:我們一起來算算它們的面積。
師生一起算。
師:第四種圍法的面積最大。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張表格和下面的幾個長方形,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想法說給旁邊同學聽一聽。
學生小組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全班交流。
出示結論:長方形的周長一定,長和寬的數值越接近,圍成的長方形面積越大。齊讀。
2、學習例2,了解分類列舉的必要
師:圍好了羊圈,王大叔打算去選購小羊,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例2,學生自由讀題。
師:最少選一種,最多選三種,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指生回答。
師:可以選一種,也可以選兩種,還可以選三種,選購小羊,有三種情況需要考慮。
師: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指生回答。
(1)學習用文字列舉的策略
師:能具體地說一說嗎?
指生回答。
師:剛才,這位同學用文字描述的形式,把選購小羊的方法一一列舉了出來。
(2)學習用列表列舉的策略
師:還可以用什么形式把選購小羊的方法一一列舉出來?
指生回答。
師:如果要列表,應該怎樣列?
指生回答,也應該把選購小樣的三種情況分開來列舉。
師多媒體示范:設計表格的時候,首先要在表頭上寫上“選購方法”,在第一行寫上“只選一種”、“選兩種”、“選三種”這三類情況,然后在“選購方法”的下面依次寫上小羊的名稱,打上表格線。
師:只選一種小羊有幾種可能?要把“只選一種”平均分為幾列?
學生齊答。
師:要選哪種小羊,就在它的右邊打鉤。首先選山羊,在山有的右邊打鉤。
師:如果要選綿羊,能不能在“山羊”的下面打鉤?為什么?
師:要選兩種小樣又幾種可能?要把“選兩種”平均分為幾列?你能用打鉤的方法把選購良種小羊的方法都找出來嗎?
學生完成打鉤。
反饋預設一:
投影出示兩張表格(有序的和無序的)
師:這兩位同學找對了嗎?你覺得哪一種更好?為什么?
預設二
出示一無序列舉的表格
師:我們來看這位同學的表格,找對了嗎?有不同找法嗎?
如學生有異議,問:你是怎樣找的?大家覺得哪種找法更好?
師:選購三種小羊又幾種可能?應該怎么做?
3、學習用符號列舉的策略
師:除了用文字說明和列表以外,有沒有更簡潔的形式來列舉呢?
如學生不會回答,則介紹:有時候,為了方便,我們也可以用符號來一一列舉。如用字母a、b、c分別代表三種小羊,只選一種,就是選a、b、c;選兩種,就是選ab、ac、bc;選三種,就是選abc。
師:在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更具需要靈活采用“文字”、“表格”和“符號”等不同的形式整理答案。
4、比較例1和例2
師:想一想,在解決圍羊圈和選小羊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有什么形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生回答。
根據回答相機板書:分類→列舉→匯總
5、小結
師: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時候需要先分類,再有序列舉,最后匯總出結果。
三、鞏固應用,內化策略
1、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
師(出示習題):為了方便管理,王大叔在農場上安裝了音樂鐘,每隔一段相等的時間就會發出鈴聲,已知上午9:00、9:40、10:20、11:00會發出鈴聲,下面的哪些時刻也會發出鈴聲?師:你能一眼就看出來嗎?怎么辦?
指生回答。
師:可以根據響鈴的規律,把能發出鈴聲的時刻一一列舉出來。列舉的時候,只要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
指生回答。
師:做在練習紙的表格中。
學生完成填表。
指名匯報。
師:接下來該怎么辦?
指生回答。
師:同意他的觀點嗎?
2、完成書本p64練一練
師(出示題目):為了感謝大家的幫助,王大叔想請大家玩一玩飛鏢游戲。玩過飛鏢嗎?會玩嗎?讀讀規則。
學生讀規則。
師:小華同學投中了兩次,他可能得多少環?你怎么想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四至五個算式。
師:這樣找下去都不知道有沒有把答案全部找出來了沒,怎么辦?
指生回答。
師:你能把黑板上的的算式分為兩類嗎?哪兩類?
根據回答,師投影顯示表格。(表格略)
師:觀察這張表格,誰來回答?
指生回答。
師:六個算式,為什么只回答五個得數呢?
指生回答。
3、變式拓展
師:如果讓你來投兩次,可能得幾環?
指生回答。
師:最多得幾環?最少呢?
指生回答。
師:想不想親自體驗一下?
指5生上臺。
師友情提示:投鏢的時候用點力,要注意安全,投完鏢直接從右邊回自己的座位,由老師來撿拾飛鏢。
指5生上臺玩游戲后又隨機選兩名學生。
師:看來,大家都想玩這個游戲。由于時間關系,不能請更多的同學上來玩這個游戲。沒關系,咱們課后還可以繼續玩,不過有個要求,你得在練習紙上正確地列舉出所有可能的答案才行。
四、總結全課,提升策略
師: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一列舉
不遺漏 分類
↓
有序思考 一一列舉:文字、列表、符號…… ↓
不重復 匯總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預案 篇2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63—65頁。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準備:配套教材、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建立模型
出示例題圖,提問:從圖上你知道哪些數學信息?
1、提問:要求小華用去多少元,你想選擇哪些條件?
你能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把這些條件進行整理嗎?
學生活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提問:這道題先算什么?18÷3=6(元) 5×6=30(元)
小華和小明買的是同一種筆記本嗎?怎樣進行檢驗?
2、提問:要求小軍買了多少本,你們能先列表整理嗎?
(學生根據自己列表整理的情況進行解答。)
列式為:18÷3=6(元) 42÷6=7(本) 或 30÷5=6(元) 42÷6=7(本)
3、比較:在列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如果把兩次列的表格合并起來,你能說出括號里的得數嗎?
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
二、初次應用
出示“試一試 ”:同學們用盆景美化教室。三年級有4個班,四年級有6個班,五年級有5個班,三年級每個班放8盆,四年級每個班放7盆,五年級每個班放10盆。
先根據下面的問題列表整理,再解答。
1.三年級和五年級一共放多少盆?
2.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多少盆?
3. ?(自己提一個問題,列表解答)
三、解決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字典圖)。先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列表整理,再解答。
2.“想想做做”第2題(購球情境)。先根據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列表整理,再解答。
四、拓展提高
創設情境——播放商品降價信息:
“顧客朋友們,你們好,本店由于街道拆遷,所有文具降價大甩賣嘍!書包原價80元現價50元,文具盒原價20元現價12元,卷筆刀原價10元現價4元,鋼筆原價15元現價8元。……”
小力:我買3個文具盒。小紅:我買4個書包。小芳:我買10個卷筆刀。
問題1:小紅比小芳多付多少元?問題2:小力比小紅少付多少元?
讓學生先設計表格,再聽錄音,記錄有關信息,然后解答。
五、課堂總結
作者簡介
徐斌,男,1969年出生,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副校長。共產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數學特級教師,參加了教育部舉辦的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并結業。1992年獲江蘇省小學數學優課評選第一名,代表江蘇參加全國首屆小學數學觀摩課評比獲二等獎。曾應邀為全國第五屆小學數學年會上觀摩課。先后到北京、浙江、上海等20多個省市作公開教學100多次,在《小學數學教師》等省級以上教育刊物發表論文160余篇。現主持全國教育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小學數學活動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