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預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63~64頁的例1、例2和練一練及練習十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能對信息進行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有條理的一一列舉,并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表格、飛鏢和靶子
課前談話:在故事傾聽中,感悟策略涵義
師:在上新課前,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啞巴去商店想買一把錘子,可是他用手勢比劃了半天,店主還是不明白他要買什么。情急之下,啞巴做了一個手勢,店主這才明白了啞巴的意思。你知道他做的是什么動作嗎?
指生回答。
師,巧的是,這時店里又進來了一位聾子,他也想買一把錘子。他又會怎么做呢?
指生回答。
師:為什么?
生:因為盲人不是啞巴,他可以說話。
師:同樣是買錘子,啞巴和聾子他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這就是策略。選擇恰當的策略能幫助我們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體驗策略
1.教學例1,感受有序思考的魅力
師:(屏幕出示王大叔圖)生活中到處有學問,看,飼養員王大叔在圍羊圈的過程中就遇到了幾個數學問題,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好嗎?板書“解決問題”
師:(屏幕出示:我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一個長方形羊圈)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王大叔的這句話,想一想,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指生回答
師:要圍的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米?那么長方形的一條長加一條寬的和是多少米?怎樣列式?
指生回答
師:如果寬是1米,長是幾米?寬是2米呢?你能把所有的圍法都找出來嗎?你可以用18根小棒代替柵欄圍一圍,也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的表格想一想、填一填,你還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去解決。
學生嘗試尋找答案。
師:哪些同學是用小棒圍的呢?你圍出了怎樣的長方形?有沒有其它圍法?
指生回答,屏幕相機顯示各種圍法示意圖。
師:哪些同學是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的呢?
預設一:展示收集的三張表格
師:(展示答案不完整的表格)你們同意這位同學的方案嗎?為什么?
指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遺漏”
師:(展示雖完整但雜亂無序的答案)這位同學把這種情況找出來了,他找到了四種圍法。
師:(展示完整且有序的答案)第三位同學也找了到這四種圍法,他跟前一位同學的找法有什么不一樣?
指生回答,相機板書“有序”
預設二:展示收集的兩張表格
師:(同時展示雖完整但雜亂無序的答案與另一張完整且有序的答案)這兩位同學都找到了四種圍法,你更喜歡哪一張表格?為什么?
師:我們按照這位同學的找法再往下找一找,還有沒有不同的圍法了?你怎么知道的?
指生回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重復”
師:這位同學之所以做到既沒有遺漏有沒有重復是因為他在思考的時候是按著一定的順序進行的。
2、小結揭題
師:看來,有序思考(板書“有序思考”)能是我們找到的結果既不重復,又不遺漏(板書“既不”“又不”),這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