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參觀人民大會堂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人民大會堂的雄偉壯麗和建設速度,體會我國人民的偉大創造力和建設祖國的高度積極性。
2.讀懂每個自然段,了解句與句的聯系,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按參觀順序把看到,聽到的內容寫清楚的方法。
3.學會本課17個生字及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按參觀順序把看到的,聽到的內容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難點
懂得自然段中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訓練用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 激趣
同學們,你們都去過人民大會堂嗎?
誰給大家說一說人民大會堂是什么樣的?是做什么用的?
板書課題:參觀人民大會堂。
今天我們學習參觀人民大會堂一課。
二、按學過的預習方法,檢查預習情況,繼續指導預習,培養自學能力
(一)檢查讀課文,要讀得正確、通順。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
2.指名分段朗讀,正音。
3.同桌互相讀一讀。
(二)質疑,提出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進行討論、解疑。
1.讀生字詞卡,繼續正音。
2.運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
大理石:一種帶有白色或帶有黑、灰、褐色花紋的巖石,有光澤,許多做裝飾品或雕刻材料。我國云南大理產的最有名,所以叫大理石。
水晶玻璃: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名貴礦石。水晶玻璃指一種優質的玻璃,它的透明光亮很像水晶。
晶光閃耀:十分明亮的光芒一閃一閃地耀眼。
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裝飾:在身體或物體的表面加些附屬的東西,使其更加美觀。
擺設:本課的意思是把物品按照一定的位置安放。
人民大會堂:建于1959年,建筑面積有171800平方米,比故宮全部建筑面積還要大。正門朝東面對天安門廣場,頂上鑲嵌著金光閃閃的國徽,前面有12根25米高的淡青色大理石門柱。進入金黃色的大銅門,穿過寬闊的門廳,就是典雅的中央大廳。廳后是萬人大會堂。
(三)通讀課文,理清段落層次。
1.標畫出文章的自然段。
2.從文題入手,把文章劃分為三段。
(1)自己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意思。
(2)討論:哪些自然段是寫參觀人民大會堂經過的?(第2到第8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了什么?
(概括地講王叔叔帶“我”去參觀人民大會堂和“我”的心情。)
最后一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講人民大會堂建設速度之快和“我”的感受。)
(3)教師小結:
全文可以分為3段,先概括地講了王叔叔帶“我”去參觀人民大會堂,“我”很高興。然后重點介紹了參觀人民大會堂的經過。最后寫人民大會堂建成的速度之快和“我的感受”。
三、作業 :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理清參觀順序
(一)用筆標出作者參觀的地方。
(二)按照參觀順序說說王叔叔帶“我”參觀了人民大會堂的哪幾個地方?
(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會議廳。)
(三)再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句子引出了這些參觀的地方,初步認識過渡句。
1.自己讀課文,劃出這些句子。
2.匯報你找的句子。
(“登上臺階,一抬頭就望見正門上那個莊嚴的國徽,紅底鑲金,閃閃發光。”)
(“進了大門,就是中央大廳。”)
(“穿過大廳,走進了大禮堂。”)
(“從大禮堂出來,我們又上樓去參觀北面的宴會廳。”)
(“我們又參觀了幾個會議廳”。)
3.讀讀這些句子,看看這幾個句子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
(每句都在段首。每句都引出了參觀的地方。)
4.運用這些句子有什么好處?
(能夠使段與段之間連接自然,參觀地點明了,文章層次清楚。)
(四)作者按參觀的先后順序寫了五個地方,即: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會議廳。每個參觀的地方都是由段首句引出的。這樣層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這些句子叫做過渡句。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一)齊讀課文第2自然段:
“人民大會堂真是雄偉壯麗!”
理解“雄偉壯麗”一詞。(雄壯、偉大而美麗。)
(二)看文章是怎樣具體寫人民大會堂雄偉壯麗的。
(以第3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閱讀,通過教給學法,使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以后,運用學法再指導他們去讀懂其它各段。)
1.自己讀第3自然段。
2.討論:
(1)這段講參觀了什么地方?(正門。)
(2)都看到了什么?(國徽,大理石柱子。)
(3)這些東西怎么樣?(莊嚴的國徽,紅底鑲金,閃閃發光。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6、7層樓那么高,要4個人才合抱得過來。)
(4)理解重點詞語:(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莊嚴”①查字典,選字義,分別理解“莊”和“嚴”的意思。莊,嚴肅,端重。嚴,鄭重,莊重。②理解“莊嚴”一詞的意思:莊重而嚴肅。③出示投影片,指導觀察投影片上的國徽,體會“莊嚴”的含義。
比較句子,出示訓練題板。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6、7層樓那么高,要4個人才合抱得過來。
①討論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②為什么說第2句寫得好?
[這兩個句子都是寫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只寫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很空洞。第二句寫得很具體。除寫了柱子的數量(12根)、質地(大理石)之外,還具體寫了顏色,(淡青色)、高(6、7層樓高)粗(4個人才合抱得過來)。]
(5)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人民大會堂雄偉壯麗?(通過對國徽和大理石柱子顏色、數量,及高、粗的具體描寫。)
3.歸納學習第3自然段的方法:
回顧這段我們是怎樣學習的,用小黑板出示學習方法:
(1)參觀了什么地方。
(2)看到(或王叔叔向我介紹)了什么。
(3)這些東西是什么樣的。
(4)理解重點詞語。
(5)體會“雄偉壯麗”意思。
4.運用以上的學習方法,在老師指導下,繼續學習其它段落。學習第4自然段。
(1)指名讀第4自然段。(中央大廳。)
(2)嘗試以上總結的學習方法。
①按步驟進行學習。
②重點討論,比較句子,出示訓練題板,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閃耀,能映出人的倒影來。
按照分析描寫大理石柱子一句的方法進行討論理解:
首先討論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說第二句比第一句寫得好?引導學生分析:
第一句只寫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體寫了亮的程度:晶光閃耀,能映出人的倒影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說一說:“能映出人的倒影來”。)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學習5、6自然段。
(1)重點討論大禮堂“大”的寫法。
(2)作者是運用哪些數字突出“大”的?
(3)讀這一段,找出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紹的?
(4)出示投影片,引導學生觀察大禮堂的天花板。體會理解“滿天繁星”,“燦爛光芒”等詞語。
(5)討論:文中怎樣寫天花板上的電燈?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比有什么好處?
(文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無數盞電燈比作滿天的繁星,具體形象地描繪出大禮堂天花板的美麗,壯觀。)
6.自讀“宴會廳”和“會議廳”兩個自然段,獨立運用學法。
(1)學生運用學法按步驟自讀課文,進行討論。
(2)教師檢查學習效果。
什么是眼花繚亂?
什么使“我”眼花繚亂?
出示訓練題板、比較句子。放手讓學生獨立討論比較分析句子:
在這大廳里放著大圓桌和皮椅子。
在這寬敞的大廳里,整整齊齊地放著一排排的大圓桌和皮椅子。
(3)寫宴會廳這一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話;第一句寫來到宴會廳;第二句寫宴會廳的富麗;第三句宴會廳的寬敞;第四句進一步具體寫宴會廳的寬大。每句話銜接緊密,是根據參觀宴會廳時的觀察順序寫的。)
(4)你能從“會議廳”一段中知道有多少個會議廳嗎?
會議廳是干什么用的?
7.有感情地讀課文參觀經過部分。
歸納小結:
(1)記敘順序:按參觀人民大會堂的順序。
(2)具體描寫了人民大會堂的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會議廳等五個地方。
(3)記敘時抓住了各部分的特點來寫。
(4)通過對三組句子的比較,引導學生歸納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
可以運用數字,描寫顏色,形狀,恰當地運用形容詞語,運用相仿的事物等。(告訴學生具體運用什么方法要根據內容來決定。)
(三)集體讀第9自然段。
討論:王叔叔向“我”介紹的話說明了什么?(建筑的雄偉、建設速度之快,說明建設者的勤勞和智慧,歌頌了工人階級的偉大。)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總結提高:
讀了這篇課文就好像和“我”一起參觀了人民大會堂,也聽了王叔叔的介紹,那么你對人民大會堂的總印象是什么?(啟發學生把能表現人民大會堂雄偉壯麗的語句聯系起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六自然段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有感情地練習讀課文
(一)自己讀。
(二)指名讀。
二、指導背誦五、六自然段
同座位互相練習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詞
(一)出示本課生字詞。
(二)重點指導:
1.正音:燦、敞、飾
里面是三橫。
3.記憶字形,指導查字典。
點指導“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獨體字”各一個:
“耀”,左右結構。查字典時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無“光部”。
“繁”上下結構,查字典“系”部。
“具”獨體字。寫時注意第三、四、五筆是短橫。查字典“八字部。”
4.其它剩余生字,自己思考,識記,練習查字典。
(三)反饋練習。
1.寫出下面字的偏旁部首:
廳( ) 繁( ) 具( ) 夫( )
2.運用下列生字組詞:
宴( ) 抬( ) 燦( )
賓( ) 括( ) 爛( )
3.按課文內容填空:
王叔叔帶我參觀了人民大會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人民大會堂真是____。給我留下了____的印象。
4.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1)花園里的花真美麗。
(2)操場上真熱鬧。
(3)教室里真干凈。
板書設計
注:生字的偏旁部首用紅筆標出。 需要注意的筆畫用黃筆標出。 (張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