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爬天都峰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2.練習運用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詞語,讀懂每句話,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生字新詞,練習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結尾的那句話的意思。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寫好思考題的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
今天,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爬天都峰》,看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們從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一)老師向同學們簡單介紹天都峰。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約有1.5公里長,坡度在70度以上,最險處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錄像片讓學生了解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兩脊旁是萬丈深淵。
二、學習新課
(一)借助漢語拼音讀書,特別是要讀準本課生字的音,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二)指名讀書,訂正讀音。
《天都峰》讀dū不讀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課文中應該讀“jià”、“sì”。 (三)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出示字詞卡片認讀: 暑假 鐵鏈 似乎 猶豫 奮力 攀著 手腳并用 終于 辮子 鼓舞 決心 居然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后出現的情況。本課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峰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讀書,讀后知道全文共有幾自然段,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鞏固練習 1.讀書。 2.讀詞語。 3.預習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談話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爬天都峰》,通過學習字、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還要知道記敘的順序。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書。 2.說說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時間:是暑假;知道了誰爬天都峰:“我”和爸爸;還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齊讀第2自然段。 2.說說第2自然段一共寫了幾句話。(3句) 3.再指名分句讀,讀后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4.提問:“我”來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學生找出重點句,讀出來。老師再引導學生找出重詞“發顫”。依據這個詞再追問為什么發顫?(學生找到描寫天都峰高與陡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體會。) 5.體會兩個語氣詞的作用。(“啊”“哩”兩個語氣詞,表達了“我”的驚嘆,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6.回答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氣與力量。 7.指導朗讀,讀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8.讓學生說說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 (三)學習第3~9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時,“我”與誰相遇?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說了些什么,老爺爺說了些什么? 2.解決“在爬天都峰時‘我’與誰相遇”的問題。(在爬天都峰時,“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這位老爺爺的年紀怎么樣?從哪兒知道的?(老爺爺的年紀是大的,頭發“白發蒼蒼”,“年紀比我爺爺的年紀還大。) 3.解決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①指名讀6、7自然段。②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③處理課后思考·練習2,讀一讀,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1)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括號里“奮力”一詞更能表現出小作者鼓起勁,不怕困難,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加具體,鮮明。)(2)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 4.看黑板的板書說說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5.解決爬上天都峰后“我”說了些什么?老爺爺說了些什么的問題。①指名讀8、9自然段。②畫“我”和老爺爺說的話。③讀“我”和老爺爺說的話。④體會對話的內容。(對話的內容是相互道謝。)⑤他們為什么要相互道謝。 6.處理“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①找,②讀,③體會“也”的作用。(表面似乎雙方都有點懷疑,其實是對對方表示羨慕、敬佩,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7.小結,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爺爺說的話是第二次對話,這兩人的對話中都有“勇氣”一詞。這個“勇氣”已經包含在第一次對話中。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 8.處理課后思考練習2的第三句話,“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居然”一詞,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找出爸爸說的話。 2.理解詞語:汲取、吸取。 3.爸爸說這句話再告訴我們什么: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進步。 三、總結 (一)指名讀課題回答通過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補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我倆相互鼓勵終于爬上了天都峰。 (二)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看板書總結課文記敘的順序。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 (一)檢查讀書。 (二)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新課,處理生字的字形 (一)“暑”字注意是“曰”字頭。 (二)“假”字右上是,不要寫成“幾”。 (三)“似”字的最后一筆是點。 (四)“辮”字中間是“纟”,和“辯”“辨”“瓣”區分。 (五)“舞”字中間是四個小豎,右下是三筆寫成:一。 三、指導書寫 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寫工整、正確。 四、處理課后作業 (一)讀句子,再用帶點的詞語各說一句話。(見書。) (二)指導學生造句。 終于—— 紀念—— 鼓舞—— (曹香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