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靈去傾聽》 教學設計
②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在“我”的記憶中,蘇珊是個無所不知的小精靈。蘇珊面對“我”一個個簡單而幼稚的問題,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③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如何化解“我”心中的傷痛,不讓死亡留給“我”太多的恐懼呢?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的善良、樂觀由此可見一斑。
④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以安慰。這就是“我”長大后,離開家鄉,知道電話是怎么回事后想見到蘇珊的真正原因。文章這樣寫,也為下文“我”回到家鄉后主動與蘇珊聯系作了鋪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2)對詞語的理解。
著迷:對人或事物產生難以舍棄的愛好。
密語:秘密的通信用語。為了保密,通常用數字、字母、單詞等代替真實的通信內容,也叫暗語。
謀面:彼此見面,相識。
二、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問訊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在我國,許多公眾服務場所也都設有問訊處,比如,醫院、車站、碼頭。這些問訊處,為人們就醫、乘車(船)帶來很大的方便。學生對問訊處應該說還是比較陌生的,特別是農村孩子,即便出行也是有大人帶著的。因此,結合本課教學,教師可稍作解釋,也可以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或醫院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2.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記敘的內容又是兒童生活方面的,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然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的哪些內容讓自己感動,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和大家交流。提醒學生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如,蘇珊面對“我”的提問,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又如,“我”心愛的小鳥死了,蘇珊卻說是“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通過反復朗讀,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心聲的美好心靈,感受“我”對蘇珊母親般深厚的感情。最后,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用心靈傾聽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
3.課題“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蘇珊作為問訊處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對于文中的孩子,蘇珊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如,當孩子的手指被砸傷時,她從孩子的哭聲中,聽出了孩子的孤單、恐懼與無助,她用悅耳的聲音幫助孩子消除恐懼,指導孩子實現自救,贏得了孩子的信任。又如,當孩子因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去傷心時,蘇珊寬慰孩子,消除孩子對死亡的恐懼。可以圍繞課題,引導學生談談各自的認識,啟發孩子: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