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精選15篇)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著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后,只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
2、出示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讀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做個記號,再讀一遍。自己特別有體會的句子可以劃下來。
2、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3、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引導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4、你畫出了哪些句子,能給大家讀一讀嗎?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由發言)
三、研讀感悟
1、蘇珊,一個普普通通的接線員,我還沒有見過她時,已把她當作──(學生:我的第二個母親)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2)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最可親近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啊!
你能說說為什么嗎?讓我們從課文中去找答案。
(3)學生交流談感受。
(4)接線員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對我的求助,如果換了其他人,可能會怎樣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斷……)蘇珊卻不是這樣,面對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親般的愛心。
(5)再次齊讀: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2、那么,蘇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間的交往的?
引讀: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同學們,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用心付出的同時,不經意間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3、同學們,蘇珊對“我”母親般的關愛一直到她離開人世之前,細心的孩子,不知你發現了沒有?
出示蘇珊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討論:蘇珊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內容?(怕我傷心、難過;要我樂觀對待生活……)
4、請同學們想一想,蘇珊在寫留言前會想些什么?
小練筆:就要離開了,蘇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練筆。
四、總結深化
1、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讀課題,齊讀:用心靈去傾聽。
用心靈去傾聽的是什么?
一根電話線讓我們心靈相通,有一首歌寫得好(課件出示)
接受我的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走進我們的視野,從此不再陌生,人類的面孔就是愛的表情!告訴你一個發現,你和我都會感動,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2、同學們,讓我們用愛心去對待生活,讓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扎根!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2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什么是問訊處?用一個詞說出你親身實踐后,對問訊處的印象,這節課就讓我們起去傾聽一個來自西班牙的也是有關問訊處的真實故事。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怎樣的聽是“傾聽”?
2、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誰用心靈去傾聽?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用心靈去傾聽的?)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故事,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再多讀一遍。
2、同桌輪流接讀故事,若有讀錯的地方請真誠地指正。讀后完成填空:《心靈的傾聽》是一篇____文,是按照____寫的,先寫____,再寫____,接著寫____,最后寫____。課文的主人公是____和____,課文主要寫的是____。
3、簡單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三、研讀感悟
1、這是一個發生在西班牙的真實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內容感動了你?請默讀全文,用“——”畫出感動你的句子,并多讀幾遍。待會兒和大家一起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句子(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預設:
⑴ 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感到安慰)
⑵ “你夠得著冰箱里的冰塊嗎?”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
(悅耳?請用悅耳的聲音說這句話。蘇珊為什么要用悅耳的聲音問“我”?再讀句子。)
⑶ 我總是問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怎樣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當我聽不懂時,她總是“一遍遍”地解釋給我聽,雖然對成年人來說這些問題顯得如此的幼稚和簡單,你覺得蘇珊是個怎樣的人?有愛心。齊讀,讀出蘇珊的愛心來。)
⑷ 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是什么原因讓蘇珊說這番話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傷心?
作者告訴蘇珊自己很傷心了嗎?
一起讀“我”說的話。那蘇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師再讀“我”的話,你們用心聽,看聽出了什么?
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蘇珊聽出來了嗎?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傾聽“我”說的話,當然聽出來了。那么,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這說明了什么?
是的。讓我們學著蘇珊的語氣來讀這句話。
聽了蘇珊的話,“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請你讀讀8~11自然段。
⑸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請同學們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作自己的第二個母親。
小練筆: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因為________。(要求:聯系上下文進行合理想象,話盡量用文中的語言進行補白。)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4、因為蘇珊在電話線那頭用心傾聽,給“我”帶來的幫助和安慰,使“我”變得快樂和幸福。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么?板書:
人間真情冷暖
四、總結深化
讓我們用心靈去傾聽人間真情冷暖,用愛心去對待絢爛美好的明天吧!
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讀響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五、附板書
用心靈去傾聽
蘇珊 湯米
人間真情冷暖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一個普通的接線員蘇珊在電話的那一頭用心靈去傾聽我的心聲,給予我幫助,給予我安慰,如同母親般的關愛我,使我健康快樂的成長。當我想見一見那素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的時候,她卻不幸因病去世了。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這篇原于一個西班牙的真實故事《用心靈去傾聽》。這篇文章語言樸實,卻感人至深。它是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最后一篇傾情故事,以略讀形式出現。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感受真情的美好。
【教學理念】
學會略讀是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這一組的課文都圍繞著“人間真情”展開,此課的學習是對孩子已有知識的一種補充,是情感的再一次升華。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所以,整堂課我都“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情感。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采用“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節。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著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后,只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
(教師對前三篇課文簡練的概括,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前三篇文章,對本課的學習和感悟人間真情做好情感鋪墊。)
2、出示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誰“”傾聽,傾聽什么?)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統攬全文,理解大意
1、認真研讀課前自學要求,明確學習目標(課件展示)
2、學生輕聲反復讀文,掃清字詞障礙并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培養學生用精練的語言總結概括課文大意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突破難點
1.默讀課文,找到另自己感動的語句,并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現在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教師要尊重孩子的獨特體驗,并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交流到的課文中前后對應的語句教師要給予點播,并嘗試著運用于平時的寫作之中。沒有交流到的重點語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再次研讀課文,還可以出示課件。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托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3)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4)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能安慰。)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不讓老師牽著孩子的思維走,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文的敘述順序來學習課文,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和獨特感受。在學生交流另自己感動的語句時,蘇珊的人物形象也就躍然紙上。板書:蘇珊=我的第二個母親。教師隨著學生的思維走向來決定著課堂的走向,達到活而不亂。同時,小組合作交流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導學生抓重點語句體會蘇珊美好的心靈:即用學心去傾聽一個孩子的心聲,給“我”安慰進而感受人間美好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重難點。)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采用范讀、品讀、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感情朗讀,達到情感的升華)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細心、耐心、善良、樂觀”教師隨機板書)
師導語: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生活中你有過傾聽的經歷嗎?
(“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 拓展
1、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此時,蘇珊已經感動了我們所有人。但故事的結局不免讓人有些傷感,“我”最終是沒有見到這第二個母親,讓我們圓作者一個團圓夢吧。
(學生可以說一說、演一演他們相見時的場面,注重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這一環節的設計我認為是人性化的設計,我們都期待生活中減少遺憾,多一些圓滿。這時,孩子的情感與主人公的情感達到共鳴。)
2、在《愛的奉獻》這首歌中結束這堂課,讓真情環繞我們身旁。教師在歌曲中總結這堂課并布置課下作業:為了我們的生活更美好,請同學們做一個會傾聽的人吧。課下同學們再搜集一些真情故事,豐富我們的情感。下節課我們開一場真情故事會。
【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直觀、突出重點、揭示文章中心,使學生一目了然,很快的把握文章脈絡。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4
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2.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3. 教學用具
多媒體工具
4. 標簽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什么是問訊處?用一個詞說出你親身實踐后,對問訊處的印象,這節課就讓我們起去傾聽一個來自西班牙的,也是有關問訊處的真實故事。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怎樣的聽是“傾聽”? 2、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誰用心靈去傾聽?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用心靈去傾聽的?)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故事,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再多讀一遍。 2、同桌輪流接讀故事,若有讀錯的地方請真誠地指正。讀后完成填空:《用心靈去傾聽》是一篇____文,是按照____寫的,先寫____,再寫____,接著寫____,最后寫____。課文的主人公是____和____,課文主要寫的是____。
3、簡單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三、研讀感悟
1、這是一個發生在西班牙的真實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內容感動了你?請默讀全文,用“——”畫出感動你的句子,并多讀幾遍。待會兒和大家一起交流。 2、交流感動的句子(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預設: ⑴ 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感到安慰)
⑵ “你夠得著冰箱里的冰塊嗎?”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
(悅耳?請用悅耳的聲音說這句話。蘇珊為什么要用悅耳的聲音問“我”?再讀句子。)
⑶ 我總是問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怎樣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當我聽不懂時,她總是“一遍遍”地解釋給我聽,雖然對成年人來說這些問題顯得如此的幼稚和簡單,你覺得蘇珊是個怎樣的人?有愛心。齊讀,讀出蘇珊的愛心來。)
⑷ 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是什么原因讓蘇珊說這番話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傷心?
作者告訴蘇珊自己很傷心了嗎?
一起讀“我”說的話。那蘇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師再讀“我”的話,你們用心聽,看聽出了什么?
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蘇珊聽出來了嗎?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傾聽“我”說的話,當然聽出來了。那么,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這說明了什么?
是的。讓我們學著蘇珊的語氣來讀這句話。
聽了蘇珊的話,“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請你讀讀8~11自然段。
⑸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請同學們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作自己的第二個母親。 小練筆: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因為________。
(要求:聯系上下文進行合理想象,話盡量用文中的語言進行補白。)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4、因為蘇珊在電話線那頭用心傾聽,給“我”帶來的幫助和安慰,使“我”變得快樂和幸福。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么?板書:人間真情冷暖
課堂小結
讓我們用心靈去傾聽人間真情冷暖,用愛心去對待絢爛美好的明天吧! 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讀響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5
【自主學習】
寫出劃線詞的近義詞
①小時候,家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臺老舊的電話機。( )( )
②“問訊處“是召喚她的密語。( )( )
③我非常想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母親的人。( )
【合作探究】
一 、找出和下面句子相照應的語句抄下來,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文多處運用前后照應的手法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讀句子,回答問題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這個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練測測】
一、文章寫“我”在拉琴的過程中,老人自始至終“很平靜地望著我”。對于老人的“平靜”你如何理解?
二、課內閱讀; 我被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羞愧起來,同時有了幾分興奮。嘿,畢竟有人夸我了,盡管她是一個聾子。我拉了起來。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面對我唯一的聽眾,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1)“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樹林去練琴……”促使“我”這樣做的動力是( )。當老人夸“我”時,“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這是一種( )的感覺。因此,當有人遭受挫折時,我覺得他最需要的是( ),我會( )。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課前準備:課件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揭題
1、教師:生活貧困的桑娜和漁夫,有著樂于助人的美好心靈;一位殘疾青年善意的謊言背后,只是為了能讓“我”安心看書;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人間處處有真情啊!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傾聽”的真情故事。
2、出示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怎樣的聽是“傾聽”?(細心地聽)用心靈怎么去傾聽?請打開課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讀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做個記號,再讀一遍。自己特別有體會的句子可以劃下來。
2、指名輪讀課文,正音。
3、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動人故事?(引導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
4、你畫出了哪些句子,能給大家讀一讀嗎?并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由發言)
三、研讀感悟
1、蘇珊,一個普普通通的接線員,我還沒有見過她時,已把她當作──(學生:我的第二個母親)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2)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最可親近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啊!
你能說說為什么嗎?讓我們從課文中去找答案。
(3)學生交流談感受。
(4)接線員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對我的求助,如果換了其他人,可能會怎樣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斷……)蘇珊卻不是這樣,面對一個從未謀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親般的愛心。
(5)再次齊讀: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2、那么,蘇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間的交往的?
引讀: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同學們,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用心付出的同時,不經意間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3、同學們,蘇珊對“我”母親般的關愛一直到她離開人世之前,細心的孩子,不知你發現了沒有?
出示蘇珊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討論:蘇珊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內容?(怕我傷心、難過;要我樂觀對待生活……)
4、請同學們想一想,蘇珊在寫留言前會想些什么?
小練筆:就要離開了,蘇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練筆。
四、總結深化
1、同學們,讓我們再次讀課題,齊讀:用心靈去傾聽。
用心靈去傾聽的是什么?
一根電話線讓我們心靈相通,有一首歌寫得好(課件出示):
接受我的關懷,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走進我們的視野,從此不再陌生,人類的面孔就是愛的表情!告訴你一個發現,你和我都會感動,世界很小,是個家庭!
2、同學們,讓我們用愛心去對待生活,讓愛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扎根!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7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篇課文《用心靈去傾聽》: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在西班牙,問訊處的接聽員蘇珊用自己極好的耐性、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傾聽以及她那富有詩意的語言使一個孤寂、無助、對死亡充滿恐懼的男孩變得快樂、自信,她影響了男孩的一生,成就了男孩的一生。
一、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么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發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
二、教育藝術中的反思。
蘇珊在面對一個陌生男孩的傾訴時保持的是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正是這份親切、平和、耐心,使小男孩擁有了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心靈。是啊,傾聽就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甚至是一門藝術;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學會傾聽更是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職業的自覺。可就在這份責任、這種追求之中,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當學生觸犯紀律時,我是痛心疾首無休止的所謂教導;當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時,我是恨鐵不成鋼的所謂的諄諄教誨;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時,我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當學生羞澀地走近我欲言又止時,我是自作聰明的循循善誘……我何曾考慮到了學生們當時的感受?我又何曾注視到了他們當時的眼神寫滿了茫然!失措!厭煩!無畏!心不在焉……
當學生犯了錯誤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靜下心來聽聽他的解釋呢?沒有哪個孩子是存心想犯錯誤的;當學生氣喘吁吁的跑進你的辦公室,想對你說點什么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兒,注視著他的眼睛,靜靜地聽他說完呢?當學生在路上興沖沖地和你打著招呼想和你分享他的快樂的時候,我為什么不能停住自己匆忙的腳步呢……讓我們學會用心靈去傾聽!這樣,你會聽到學生心靈的訴說,你會享受到教育的最大快樂與幸福。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8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
《用心靈去傾聽》這篇課文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要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這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么好處?使學生懂得,“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再讓學生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學生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
最近,我教了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的名字叫做《用心靈去傾聽》.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作者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請.
同學們,我們在生活當中需要傾聽,多傾聽別人的話,而在這些話中,你能聽到別人的傷心,別人的高興,甚至你在這些話中能悟出道理.這樣,你會少走一些歪路.同學們當你們在浪費食物的時候,請傾聽那些沒有填飽肚子的孩子的心聲;當你們在浪費水資源的時候;請你們用心靈去傾聽那些沒有水的國家的呼救聲;當你們在上課吵鬧的時候,請傾聽那些沒有書可以讀的孩子的聲音;當你們誤入歧途的時候,請想一想老師和父母對你的諄諄教誨;我們還可以傾聽到一粒種子破土而出時對大自然發出的第一聲贊嘆,小草被狂風搖撼時對命運的吶喊,枝頭累累碩果奉獻人類的承諾.我們更要傾聽那“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嘮叨,也許你會覺得很煩人,但是這煩人的話卻對你有所幫助.同學們,當你失敗沮喪的時候,請你去傾聽一下那個成功者對摔倒了又爬起來的擲地有聲的慷慨陳詞吧!
同學們,傾聽是很重要的,當別人向你傾訴煩惱時,盡管你一句話也沒有說,但是你的傾聽卻能使他變得開心,讓他把不愉快的事情給說出來,能讓他心理開心一點.當同學在發言時,請安靜地聽他們說的話,這雖然不是一句名言,一句教育你的話,但這卻能夠幫助解決問題.同學們,其實傾聽不只是耳朵在聽,心靈也要傾聽,這樣,才明白真正的含義.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
這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篇幅很長,也很感人,講述了接線員蘇珊用心靈傾聽我的困難,用一顆慈母般的愛心幫助我的真情故事。
在這堂課中,我主要緊扣一點:我把蘇珊當作自己的母親,蘇珊具有母親般的愛心。讓學生發散,找到重點句子,進行朗讀感悟,感悟到她的樂觀、耐心善良、溫柔、細心、她就像母親一樣在關心我、愛我。從而提升到,蘇珊是在用愛心在傾聽,用心在歌唱一首愛的歌曲,回歸到課題,點題。學生能夠緊跟老師思路進入文本,和文中主人公一起歡笑、傷心,有時會有驚喜。但是由于預習的時間沒安排,文本偏長,學生初讀文本的時間不夠,概括主要內容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在老師的提示下,終于勉強能夠完整連貫。
《用心靈去傾聽》教學反思
《用心靈去傾聽》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過寫我和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回顧本課的教學,學生通過交流深受感動的句子,對蘇珊美好的心靈體會較好,基本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本課的遺憾與不足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寫作方法領會還不夠透徹。學生在匯報時關注的主要是故事情節,人物品質,往往忽視了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此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體會寫作方法,而我的語言指導沒有及時到位,如果學生匯報每個關鍵句子時教師點撥兩三句,寫法特點就會在學生頭腦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二、引導學生談感受不夠深刻。課的結尾處我讓學生談談學完課文你學會怎樣用心靈去傾聽了嗎?學生的思維并沒有跳出課文的范疇,僅僅談到了聽到別人的傷心,應該安慰,聽到別人有困難,應該幫助等等。教師應拓展學生的思維,聯系學習和生活實際,深刻挖掘,讓學生想一想,大千世界,我們還可以用心傾聽什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醫院、商場、銀行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
2.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誰用心靈去傾聽?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用心靈去傾聽的?)
[評:引導學生解題質疑,直奔主題。]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快速地讀幾遍。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評: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與蘇珊是怎樣進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對蘇珊的依賴之情是怎樣產生,有助于下文提煉蘇珊有耐心有愛心地幫助孩子的品質。]
三、精讀課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課文的哪些內容讓自己感動,把感動自己的語句畫下來,和大家交流
2.交流感動的地方(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
①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聽“我”說話的人,其實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幫助,把希望寄托在那個叫“問訊處”的小精靈身上。聽到蘇珊的溫柔的嗓音,“我”孤獨的心靈一下子得到了撫慰,終于放聲大哭。這既是傷痛帶來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獨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蘇珊就像一位母親那樣“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在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兩個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蘇珊的愛心,語言雖然樸實,讀來卻令人十分感動。)
③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不僅痛苦,同時對死亡充滿了恐懼。蘇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種說法。是啊,小鳥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唱歌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聽著這樣的話,籠罩在孩子心頭的陰影立刻消散了,快樂又回到了孩子的身邊。蘇珊善良、樂觀。)
④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謀面”就是見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個母親”來形容蘇珊,看得出“我”對蘇珊的愛。蘇珊不是“我”的母親,我們也從沒見過面,是電話線把兩個人緊緊地連在一起:蘇珊就像母親那樣,耐心傾聽“我”的心聲,困難時給予幫助,痛苦時予以安慰。)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蘇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做好服務工作。蘇珊像母親不僅用心靈傾聽,更用心與孩子交流,撫慰孩子幼小的心靈,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心靈守護神。
5.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么?
[評:“用心靈去傾聽”,是對蘇珊工作的高度概括與肯定,同時也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動的詞句來學習課文,感受蘇珊的美好心靈,讓孩子明白用心靈傾聽能給他人帶去幫助,教會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當一個傾聽者。]
四、總結全文
雖然蘇珊是問訊臺里普通的工作人員,但是她能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希望孩子們也學會用心靈去傾聽給人帶來快樂和幸福。目前,我國有相當數量的聲訊臺,這些聲訊臺良莠不齊。有的確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有不少聲訊臺以賺錢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長的指導下正確利用現代信息渠道。
[全課評析:這是西班牙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感悟時,緊緊抓住心靈和傾聽兩個詞,體會蘇珊是怎樣用心的,又是怎樣有耐心地傾聽?這樣做給他人帶來了什么好處?由此,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做一個用心的傾聽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蘇珊對死亡的樂觀主義態度,她對待鳥兒和自己的死亡都很從容,“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這種態度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稱道的。]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10
師:請大家讀讀這個句子:“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唱歌。”
師:誰能告訴大家:是什么原因讓蘇珊說這番話的?
生:因為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很傷心。
師:你怎么知道“我”很傷心?
生:作者說“我非常難過,心比被錘子砸了的手指還疼”,錘子砸了手指,作者說心比手指還要疼。看來作者確實傷心了。
師:作者告訴蘇珊自己很傷心了嗎?
生:沒有。
師:一起讀“我”說的話。(生讀)那蘇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蘇珊是從“我”的話里聽出來的。
師:老師再讀“我”的話,你們用心聽,看聽出了什么?(師讀“能告訴……一動不動了呢?”)
生:我聽出來了,作者非常不愿意金絲雀死去,他希望金絲雀只是不動了,過一會兒還能活過來。
生:我聽出來了,作者對死充滿了害怕。
生:我聽出了作者傷心到了極點。
師: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蘇珊聽出來了嗎?
生:聽出來了。
師: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傾聽“我”說的話,當然聽出來了。那么,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這說明了什么?
生:她很有愛心。她不想讓“我”太傷心。
生:她很樂觀,把死看成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師:是的。讓我們學著蘇珊的語氣來讀這句話。(生讀)
師:聽了蘇珊的話,“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生:作者不傷心了。我是從課文第11段中知道的。
師:請你讀讀這一段。[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掛圖、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
2、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質疑解疑
1、自由地、快速地讀幾遍課文。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三、精讀課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課文的哪些內容讓自己感動?
2、交流最受感動的地方。
3、品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5、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么?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2、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讀過程中,感悟真情,理解用心靈去傾聽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還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
3、領悟文章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體會好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教學難點
進一步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書寫“人”字,走進真情。
1、談話導入:共同書寫“人”字,感受人性真善美,這節課我們共同走進一個充滿真情的西班牙故事《用心靈去傾聽》
2、師生寫課題。
3、齊讀課題。說說你從課題中能鎖定的關鍵詞是什么?你認為傾聽是一種怎樣的聽?
二、檢查預習,梳理文意。
1、課件出示生字詞,齊讀并理解“問訊處”和“從未謀面”的詞語意思。
2、問訊處是什么地方?(總結學生答案,介紹有關問訊處的小知識)
3、也就是聲訊臺,把誰和誰聯系在了一起?
4、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讀感悟,體會真情。
(一)蘇珊,一個普通的接線員,而我只是一個小孩子,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是她已經在我心中有了很重要的地位。你能從文中的那句話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親近、最愛我們、可以依賴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啊!
(二)出示句子: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母親,那是我們最熟悉親近、最愛我們、可以依賴的人哪!而我,卻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成了我的第二個母親,這是對蘇珊多么高的評價啊!
(三)【合作探究】:
速讀文章5——11自然段,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那些幫助?這些幫助重要嗎?
獨學: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蘇珊為“我”所做的事;
對學:哪件事最讓自己感動,用筆圈畫關鍵詞(人物言行,心理描寫),與同桌交流呀。
群學:組內組織交流,派一名代表發言。
1、交流展示:
小結:“我”手指受傷了,她教我自救;
“我”學習上遇到難題了,她教我解答難題;
“我”的金絲雀死了,她安慰、鼓勵我;
重點體會“這只可愛的小鳥,它到另一個世界唱歌去了。”
小結:小時候無論在生活上,學習上,心理上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求救蘇珊,每一次,她都猶如母親一樣細致耐心的為我排憂解難,讓我快樂成長。
2、引讀“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齊讀)
3、蘇珊怎樣待我和她的交往的?
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
【合作探究二】:
我的電話讓蘇珊感受到做母親的幸福,從哪里看出來?
獨學: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品讀。
對學:同桌相互交流感受、
1、展示交流:
2、分角色朗讀:
電話里傳來了我熟悉的聲音,我說“蘇珊?你能告訴我‘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嗎?”
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
(我們一起大笑起來。)
3、(沉默了一會兒,說明了什么?她的幽默回答,是我帶給了它童真,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幸福。)
4、小結:的確,在生活中,我們既是傾聽者也是被傾聽者,愿我們在生活中能用心靈去傾聽別人,你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可謂是是“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5、最終,我沒有見到這個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卻只看到了一張紙條:“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此時湯米會有什么感受?想一想蘇珊為什么要這樣說呢?你會對去世的蘇珊說些什么?請寫幾句話感激她對你的傾聽和安慰。
四、領會寫法,體會作用
生活中,我們不但要做一個善于用心靈去傾聽的人,還要做一個善于用心靈去發現的人,這篇課文不少地方運用了前后照應的寫法,誰來說說你找到的句子。
前后照應的作用:
1、使文章層次分明,結構更嚴謹。
2、增強語氣,突出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五、傾聽寄語,升華情感。
“我”快樂著、幸福著,因為有了像蘇珊這樣未曾謀面的慈祥的母親,在我成長的路途中為我排憂解難;蘇珊快樂著、幸福著,因為“我”這樣調皮的小鬼讓她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這一切都是彼此用心靈去傾聽的結果。
1、出示盧梭名言
2、請大家圍繞“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創造一句格言
3、小結:讓我們都像蘇珊那樣用心靈去傾聽,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六、作業布置,發揚真情。
1、摘抄文中前后照應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課外推薦:
《綠山墻的安妮》—加拿大作家蒙格瑪麗
《根鳥》——中國作家曹文軒
《窗邊的小豆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
《小海蒂》——瑞士作家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13
反思主題:主要內容的概括如何操作更合理。
1、主要內容的概括在本節課中是否需要具體地展開。
新教材中,關于主要內容如何概括的方法是沒有具體闡述的,而老師們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使勁渾身解數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方法不得當,訓練不扎實,收效也是不大的,學生的概括能力仍然是順其自然地發展著。查看學生交上來的閱讀記錄,在主要內容這一欄的描述中不難發現,有的學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則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有時出去聽課,在概括主要這個內容卡殼的課堂也不在少數,這一切不得不讓我感嘆:學生的概括能力是他們自然發展提高的,教師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可是,從五年級開始,幾乎每一個單元都有“把握主要內容”的要求,因此,對主要內容的把握是教學一篇課文的必要之訓練。今天,在我的課堂中,是不是也需要訓練呢?我覺得要。但是,我覺得自己的方法不合理,如果要將這個訓練落到實處的話,必須先將每一件事情的主要意思進行概括,而后串連成完整的一段話。
2、說主要內容前必須進行準備和鋪墊。
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找出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或詞組,并以此為基點,讓學生去發現作者描寫事例的詳細和簡單之別,領會有詳有略的寫作方法。然后我要求學生抓住詳寫的事例來說說蘇珊和“我”的交往過程。我的想法很美,但是想法和現實終究是有差距的,事實勝于雄辯。課堂上,學生都默不作聲,舉手發言者寥寥無幾。我反思后發現,一下子要說清好幾件事,而且還要連起來說,確實是有些難度的。看來再連起來說之前,還需要作一定的鋪墊才行。比如先說說詳寫事情的主要意思,再引導學生用上時間詞或便是先后順序的詞語去說,難度就降低了。還有一位老師說蘇珊對我的幫助可以從“生活、學習、心理”去概括,這樣就無須一件一件的去概括了,避免了許多話語的重復,更加精煉。我覺得這種方法也是可取的,但似乎和我的整個設計有些不配套。
3、主要內容和交往過程是否屬于同一個概念。
我發現,無論是課文還是我自己的教案學案,我其實用的一直是“交往過程”這個詞匯,而不是“主要內容”。主要內容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嚴謹,讓學生有點望而生畏。而交往過程可以是侃侃而談,無須太過凝練簡要,只須了解基本的過程,話語通順即可。可是我在教學中,沒弄清這兩個概念的區別,說著說著,交往過程就成了主要內容,使課堂的氣氛顯得凝重起來,學生也噤若寒蟬,不敢出聲了。看來,教學任何一課,完成任何一項任務,教師自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問題概念都有自己既定的一個度,達到這個目標即可,不能隨意偷換也不能隨意加深難度。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
3、能夠運用自己掌握的讀書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了解“我”和蘇珊的交往過程,感受真情;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學會關愛他人,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
【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學習自己不懂的字詞。
2、課前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醫院、商場、銀行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的耳朵都可以聽到很多聲音,飛機飛過的聲音、下雨的聲音、人們說話的聲音……就像現在,同學們可以聽到老師說話。那么老師想請問同學們,這樣的聽是傾聽嗎?(提問學生,總結學生答案)
師:傾聽就是認真地聽,仔細地聽。但它還有什么更重要更深的含義嗎?清晨的樹林中,一位傾聽“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給了“我”信心。傾聽的力量多么神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傾聽的故事,讓我們更深入地去了解傾聽的內涵,看看這次傾聽又給誰帶來了什么樣的幫助?。
二、揭題解題
1、出示課題:師在課件中出示課題,并在黑板上板書:12* 用心靈去傾聽
2、讀題:
師:請齊讀課題,再齊讀,再讀。(生讀三次課題)同學們,在這個課題中,你們覺得關鍵詞語是哪個?(總結學生答案,再叫學生齊讀關鍵詞語:心靈、傾聽)
3、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你們都預習過課文了嗎?誰能告訴老師,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總結學生答案:蘇珊和作者湯米。)
師:那誰來和大家說說,是什么讓蘇珊和作者湯米聯系在一起,從而發生了一段美好的故事?(總結答案:電話)
師:這就和聽有關了。那蘇珊在哪里工作?(總結答案:問訊處。)
師:問訊處是什么地方?(總結學生答案,介紹有關問訊處的小知識)
師: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都在課前去了解過附近的問訊處,與里面的工作人員交流。現在老師就給大家講講有關問訊處的一些小知識。問訊處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在我國,許多公眾服務場所也都設有問訊處,比如,醫院、車站、碼頭、商店、銀行等。它們為人們就醫、乘車乘船、購物,辦理金融業務等這些活動帶來很大的方便。可能大部分同學對問訊處還是比較陌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雙休日等休息時間,就近觀察車站或醫院的問訊處,了解問訊處的服務時間與服務內容,實地感受問訊處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并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問訊處工作人員交流。
師:回到我們的課文當中來,哪位同學能說說在問訊處工作的蘇珊,她的聽是什么樣的聽?心不在焉的?認真的?(總結答案:她的聽是認真地聽,傾聽。)
師:蘇珊的傾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總結答案:用心靈在傾聽)
師:是的,傾聽,不僅僅用耳朵,更用心靈。這就是傾聽更深一層的內涵了。看來同學們都預習得很認真,并且很有效果。給自己掌聲鼓勵鼓勵吧!
4、再讀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做個記號,再讀一遍。讀完以后請大家說說,課文講了怎樣的一個動人故事?(指名叫學生說 “我”和蘇珊交往的過程)
師:同學們已經大致了解了這個故事,下面我們就要來深入學習感受它。先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看看這個故事的發展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總結答案,出示課件,理清課文脈絡)
(課文按事情情節的發展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我”開始以為蘇珊是住在電話機里的無所不知的小精靈,只要撥“105”,就能得到她的幫助。
第二部分(3~6段)寫“我”的手指被錘子砸傷,情急之中撥通了電話,得到了蘇珊的熱情幫助,對她產生了好感。
第三部分(6~12段)寫“我”與蘇珊聊天,蘇珊總是用心靈傾聽“我”的聲音,耐心地給“我”幫助與安慰,她成了“我”從未謀面的第二個母親。
第四部分(13~結束)寫長大后,“我”利用回故鄉的機會與蘇珊取得了聯系。就在我們約定見面的前夕,蘇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懷念她。)
5、深入分析:
師:現在我們先來看看課文的第一部分,請同學們齊讀第1、2自然段。(學生齊讀)
師:誰來說說著迷這個詞什么意思?(總結答案:著迷:對人或事物產生難以舍棄 的愛好。)
師:那小時候最令“我”著迷的是什么呢?為什么?(總結答案:那臺老舊的電話機。因為這部奇妙的電話機,住著一個無所不知的小精靈。)
師:無所不知是什么意思?你是從哪里看出來小精靈無所不知的?(總結答案:無所不知:沒有什么不知道,萬事通。因為爸爸可以從她那里知道現在幾點了,明天天氣怎樣,火車出發的時間以及爸爸朋友的電話號碼。叫學生畫一下這些句子。)
師:電話里真的住著一個這樣的小精靈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感受“我”小時候美好純潔的童心,由此使學生更深體會蘇珊的用心傾聽、熱情幫助對保護“我”的這顆童心,使我健康快樂成長是多么重要)
師:下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第三部分。大家快速默讀第3~12自然段,讀完以后,四人小組討論,互相交流: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出示課件)
(1)生活(關心)
① 當“我”一人在家,手指被錘子砸傷時,急忙打通了問訊處的電話,發現什么?
(“小精靈果然在里面,她是個有著溫柔嗓音的女子”這時,蘇珊已經化身為作者心目中的小精靈)
② “我”的手指受傷,剛接通電話時“我”的反應是怎樣的?(總結答案,出示句子: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③ “我”為什么哭?(手指被錘子砸傷了,很痛,所以哭。)
④ 為什么“我”在打電話之前沒有哭?直到電話接通了才放聲大哭?(因為“我”知道哭也沒人聽見,所以忍著。這時候有人聽“我”說話了,就像在孤獨無助時找到了希望。所以除了因為手指受傷了,痛苦地哭,還因為在孤獨無助時找到了希望的幸福地哭。)
⑤ 聽著“我”在哭訴,蘇珊怎么說的?請讀一讀。(“你夠得著冰箱里的冰塊嗎?”引導學生讀出關心、安慰的語氣。叫幾名學生讀。)
⑥ 接下來,蘇珊還說了什么?(“你把冰塊倒進廚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塊放到 受傷的手指上。”用演示當時情景的辦法,讓學生學習蘇珊,加深體會,學會怎么傾聽安慰別人。如:師:可是我聽了仍然疼,怎么辦?生:湯米,別怕。你的手指很快就會好的,你把冰塊倒進廚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塊放到受傷的手指上。還疼嗎?師:嗯,不疼了。謝謝你,蘇珊!謝謝你的關心和幫助。)
(板書:生活 關心、安撫)
(2)學習(耐心 )
① 我學習上遇上問題時,蘇珊怎么幫助我?(耐心為我解釋。)
② 解釋什么問題?請讀。(怎么計算一個長方形物體的面積?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
③ 師生演示打電話。師當小時候的作者,學生當蘇珊。(師:你好,蘇珊。生:你好,湯米。師:你能告訴我怎么計算一個長方形物體的面積嗎?生:……師:可是我還是沒聽清楚,你能重復一遍嗎?生:……師:我記不住,你能告訴我用什么方法記住嗎?生:……師:哦,蘇珊,我還想問你一個問題,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生:馬德里。師:蘇珊,我的語文作業還有個地方不會做。生:……師:“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生:……師:明天要秋游,我要怎么準備?生:……)
(適時提醒學生禮貌用語和說話語氣,并特意反復問一個問題。多指幾個學生演示,直到學生被訓練得很有耐心。)
④ 同學們,從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蘇珊很有耐心,工作有責任心。)
(板書:學習 耐心,講解)
⑤ 出示句子: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這句話該怎么讀?該強調什么詞?為什么?(引導學生讀出感激的語氣,強調“總是”、“一遍遍”,先齊讀,再指名讀 。)
(3)心理(愛心 )
① 師指課題:還從哪里可以看出蘇珊是在用心靈傾聽?(當“我”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蘇珊安慰我說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唱歌。出示句子: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讓學生齊讀)
② 是什么原因讓蘇珊說這番話的?(因為“我”心愛的金絲雀突然死了,“我”很傷心。蘇珊想安慰我。)
③你怎么知道“我”很傷心?作者告訴蘇珊自己很傷心了嗎?(“我非常難過,心比被錘子砸了的手指還疼”,指名回答,再齊讀,引導學生讀出非常難過的語氣。錘子砸了手指,作者說心比手指還要疼。看來作者確實傷心了。但沒有告訴蘇珊自己傷心。)
④ 那蘇珊是怎么知道的?(是從“我”的話里聽出來的:能告訴我為什么嗎,蘇珊?為什么這只整天唱歌的小鳥,突然一動不動了呢?叫學生齊讀“我”說的話,引導學生讀出傷心、難過、困惑的語氣)
⑤ 師再讀:“能告訴我為什么嗎,蘇珊?為什么這只整天唱歌的小鳥,突然一動不動了呢?” 大家用心聽,看聽出什么了?(指多名學生回答,總結答案:作者非常不愿意金絲雀死去,他希望金絲雀只是不動了,過一會兒還能活過來;作者對死充滿了恐懼;作者傷心到了極點……)
⑥ 師: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蘇珊聽出來了嗎?(聽出來了。)
⑦ 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這說明了什么?(她很有愛心。她不想讓“我”太傷心;她很樂觀,把死看成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板書:心理 愛心、樂觀)
⑧ 讓我們學著蘇珊的語氣來安慰作者。(再讀蘇珊的話,引導學生讀出美好平和、樂觀安慰的語氣)
⑨ 聽了蘇珊的話,“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總結答案:從第11自然段中我們知道作者不傷心了。
⑩ 男女生比賽讀讀第11自然段。(引導學生讀出信任平靜、很有愛心的語氣,強調用心靈去傾聽。)
(4)回味(童心)
① 師:小時候,蘇珊用心傾聽并幫助“我”。長大后,她還會用心傾聽“我”說話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下面我們就要接著學習課文最后一部分,從中尋找答案。(總結答案:會用心傾聽。從這些地方看出:作者回故鄉小鎮,與蘇珊取得聯系,問蘇珊“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她回答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
② 蘇珊與作者回憶的是作者什么時候的事?(小時候)
③ 作者對蘇珊是怎樣的感情?(出示課件: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蘇珊和作者一起回憶作者的童年,這說明蘇珊依然保持著一顆?——童心。蘇珊對“我”付出了母親般的關愛,是我未謀面的母親,成了我心靈的守護神。)
(板書:回味 童心、守護)
④ 蘇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間的交往的?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蘇珊對我說,她也要感謝我。她說她沒有孩子,我的電話使她感受到了做母親的幸福。”生活就是這樣,當你用心付出的同時,不經意間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⑤ 蘇珊對“我”母親般的關愛一直到她離開人世之前,細心的孩子們,你們發現了嗎?(出示蘇珊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先指名讀、再齊讀,要有感情地讀。)
⑥ 蘇珊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內容?(怕我傷心、難過,希望我樂觀對待生活,過得幸福快樂……)
三、課外拓展
布置作業:
1、請同學們想一想,蘇珊在寫留言前會想些什么?(小練筆)
2、如果你是湯米,你想對已年老的的蘇珊說些什么?(小練筆)
3、細心的同學們,四川地震以后,留下了很多孤兒,讓我們也用心靈去傾聽,帶給那些受傷的小朋友的幸福與快樂好嗎?
(可在報刊或網絡上查找有關信息,感受他們的苦難痛楚,根據自己的能力付諸關愛他們的實際行動。)
四、總結深化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讀完后叫學生畫出覺得感動或喜歡的句子,小組討論并和全班同學分享感受。)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閱讀了一個有關傾聽的美好故事。同學們知道嗎,這其實是發生在西班牙的一個真實故事。希望同學們都能從兩個主人公身上汲取到真情的力量,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懂得用心去傾聽,真心去關愛,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與幸福。能懂得在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向別人尋求幫助,像湯米一樣;在別人求助時要真誠地伸出援手,像蘇珊一樣。讓我們一起體味人性的美麗之一:用心靈互相扶持。因為正是這人性之美才能幫助我們度過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難關。
【板書】
12* 用心靈去傾聽
用心靈
蘇珊 傾聽 撫慰 我
關心、安撫 生活
耐心、講解 學習
愛心、樂觀 心理
童心、守護 回味
六年級上冊《用心靈去傾聽》教案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悅耳、耐心、沉默”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在自主、探究的研讀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領、感悟,了解蘇珊對我的關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關愛他人的精神,懂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審題
1、示題: 傾聽:什么意思?
2、看來課題你想問些什么?或者你有哪些疑惑?
3、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大聲朗讀課文,看看你是否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者你還有新的疑惑?
二、初讀課文,確立探究問題
1、簡單說說你理解的一些問題的答案。
2、提一提新的問題,板示:
3、進行歸納:(1)問題集中的重點所在(2)確立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
三、研讀課文,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探究
1、按照問題,自己進行探究討論: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研究。
2、自己選擇性回答
3、抓住下列語言文字:
(1)我發現在這奇妙的電話機里,住著一個無所不知的小精靈。
(2)小精靈總是耐心的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3)蘇珊想了想,對我說:“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4)長大以后,我離開家鄉,也知道了電話是怎么回事。
(5)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的第二個母親的人。
(6)她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經好了。
(7)我們一起大笑起來。
(8)隨后,她給我讀了紙條上的留言:湯米,我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四、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1、感悟蘇珊和我的那份互相依戀的母子情深。
2、感悟人與人之間的那份真誠和幫助別人后的愉悅。
3、明白和享受那心靈份傾聽所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板書
用心去傾聽
幫助
蘇珊 ---------“我”
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