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
b “訪友”,引起讀者的聯想,使文章象童話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動,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
c 也可以使讀者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仿佛這些自然界中的朋友也是我們大家的,被作者的情緒所感染,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小結:
作者不過是其中的小小一員。哲人們在談論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曾作過最高意義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這種哲理性的話也不難理解,人之所至,無不打上人的印記;人的發展理應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從自然景物幻化成親朋好友來看,我們看到了自然的人化;從作者身心徹底放松,對自然景物的親近與賞識,我們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與自然同化,即通過回歸的方式進入同化的境地 。
我們也不妨一試,“不騎車,不邀游伴,也不帶什么禮物,就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幾段小曲,踏一條幽徑,獨自去訪問我的朋友”,這才是真正的回歸,才是真正的與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這樣的回歸與同化,足以永銘心間。
(品析本文精巧的構思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注意寫作中學習文章題目的命名)
五、體會語言特色:
請同學們說一說,課文中哪位朋友你最喜歡。
a 我喜歡大樹,大樹向我打著青翠的手勢,露珠和我交換眼神,我變成了一顆樹,腳長出根須,頭發長成樹冠,手變成樹枝,思想變成樹汁。很神奇,讀到這里我好象也變成了一顆樹。
b 我喜歡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老橋堅持著這樣的畫面,有動有靜,非常美。
c 我喜歡白云。她非常純潔,讓憔悴的天空返老還童,露出湛藍的笑容,就象白衣戰士,給病人減輕痛苦,使病人露出笑容。
d 我喜歡云雀,他固守著“不說是非”的純潔,沒有受半點污染,不像社會上的腐敗分子,大貪污犯。
e 我喜歡瀑布,他一直在唱,而且,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完全憑自己的實力!所以說他是真正的男人。
f 我喜歡老橋,他默默奉獻,持之以恒,有著堅韌的靈魂,還有老柏樹的慈祥,就象我們的爸爸媽媽關愛我們,使我們有依靠感。
六、拓展練習
1、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對來來往往不同身份、不同特點的游人,面對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態,以及他們在你身邊的不同表現,你想跟友人說說心里話嗎?(學生可各抒己見)
注意環保話題——要熱愛大自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七、作業:比較閱讀
比較本文與《春》《濟南的冬天》兩篇文章在寫法、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八、小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 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讓我們大家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九、教后記
a 抓住景物特征,觀察細致
b 總-分-總;襯托再分層描寫;并列
c 語言:都運用修辭,生動形象。
d 人稱:三、一、全有
e 結構上首尾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