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
一、授課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課
二、授課人: 張卓君 05教本(2)班 2005724212
三、授課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其意思;
②復習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如排比,比喻,擬人等),掌握并將其運用到平日的作文當中。
2、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幻想作者所描寫的優美景色;
②在感受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與大自然為友的情操。
五、教學重難點:
1、掌握排比、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2、想象作者描寫的優美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與自然為友的情感。
六、教材準備:優美風景圖片,演示文稿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提問式)
在日常生活中,同學都不缺少朋友,那在你們的頭腦中朋友的概念是什么?
有一個作者要到山中去訪友,他訪的究竟是哪些朋友呢?是不是我們日常說的那些人?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現在我們就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去山中看看。
(『設計意圖』: 以問題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
(二) 正文
1、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脈絡。
(1)每四人組成一小組,先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3分鐘)
a、 作者山中拜訪的到底是什么朋友?
b、 作者拜訪的共有哪幾位朋友?
(2)全班通讀,標準生字詞(10分鐘)
a、 標出其讀音有異的字詞
b、 讀后小組討論自行查字典糾正各生詞生字
如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3)再讀課文,檢查小組學習結果
(『設計意圖』:限時閱讀,提高其閱讀自學能力;小組討論,養成合作精神;查字典糾正,養成自檢的習慣。)
2、提問引領,深入課文
3、聽錄音,分段深入課文
① 聽第一,二自然段的錄音,體驗作者心情
② 分析課文,逐點擊破:
a、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后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b、從此自然段得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感受等。
(『設計意圖』:由錄音和圖片使同學更直觀地感受課文所要表達的感情)
4、語言提示,繼續課文。
讓我們隨著作者的腳步,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朋友,他要拜訪的第一位朋友是~(學生接口)
① 小組討論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把老橋寫作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用這種手法另造一句。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