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
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
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②朗誦體驗,體驗情感
a 討論應該用什么語氣、語調朗誦來表現作者的感情;
b 隨機抽查學生朗誦,給以適當評價,建議;
c聽錄音,糾正讀法,體驗,融入作者情感。
③總結學法,承上啟下
思考路線:
所拜訪的對象 寫作手法 表現的感情(或思想) 朗誦體驗
(『設計意圖』:讓同學反思學習的方法,觸類旁通,掌握學習)
(三)收尾
通過上面的學習,相信同學心中也有了一條思路,那你們回去按同樣的方法預習下面的課文,下節(jié)課由小組派代表來繼續(xù)課文的學習。
(四)作業(yè)布置
1、 抄寫生字詞
2、 用同樣的方法預習下面的課文。
3、 列出作者與山中朋友的關系圖。
(『設計意圖』:提醒學生積極探究學習)
第二課時
一、練習復習,多媒體引領下文。
1、 給以定量練習,檢查其學習效果,及作業(yè)完成的情況。
2、 以多媒體播放鳥叫聲,開啟下文。
二、小組競賽,寓教于樂
1、 全班按作為分成四大組進行比賽;按照第三段的學習思路,每組派一代表上黑板,列出作者與山中朋友的關系圖
2、 選取最佳圖案來解析課文(板書)
1、古橋 -- 老人 -- 德高望重 -- 敬佩
2、森林 -- 知己 -- 人樹相融
我拜訪 3、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和云雀 -- 打招呼(熱情)
4、陣雨 -- 俠客、詩人 -- 吟詠
5、巖石 -- 巨傘 -- 遮風擋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競賽中學習,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風)
三、交流感受,重點點拔
1、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鳥兒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喚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閃亮,而是在“與我交換眼神”。一聲“呼喚”,一個“眼神”,這種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和鳥兒、露珠這兩位朋友間的默契和情誼。
2、我腳下長出的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fā)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
這是作者走進樹林,靠在一棵樹上產生的聯想。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一體。這是多么奇妙的一種境界!從這些聯想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樹之間的那種“知己”情誼,那種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