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積累】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拓展與延伸】依照作者的寫作方法,仿寫一篇作文。
【重、難點突破】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日常閑暇的時候,同學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什么呢?對,就是找朋友一起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現在,我們就跟隨大作家李漢榮一起去山中訪友,與作家一起分享他與朋友相聚的歡樂時光。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二、學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看看作者要拜訪的是什么樣的朋友,作家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
教學提示:要求學生以老朋友的語氣與感情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關鍵語句弄清作家要拜訪的友人是誰,并結合自己的感受通過相互交流理解作家為什么要以“山中訪友”為題。交流后讓學生回答,教師進行適時地引導與點撥,一定要讓學生自己體會到,而不能由教師自己講出來,這樣起不到質疑的教學效果。
教學參考: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獨特,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以自然界的萬物為友,也就表達出了作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筑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手法之凝聚,是這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文眼。
2、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作家與“老友”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并說說你的理解。
教學提示:這主要是考查鍛煉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感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學生先有感情地朗讀相關的句子,抓住關鍵的詞語與句子并注意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理解,最后在課堂上與大家交流。教師要根據學生發言的具體情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與質疑,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學生如果找不準相關的語句,教師即可參考下面的例句引導學生分析理解。
教學參考:
附對句子的理解。
①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撞了個滿懷”,形象地寫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曠神怡的和風中的那種感覺。因為風中含著“露水”,所以特別滋潤心脾;也因為風中含著梔子花的氣息,所以在滋潤中還帶著一絲甜蜜。這“走出門”后給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尋常,說明了“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同時,也間接地點明山中訪友是在初夏的一個早晨。
②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贊美和敬佩。
③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