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實時練筆——《懷念母親》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全文教學設想】
在 “傳箴言、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活動中,學生們會唱《我的中國心》了。恰逢學習季羨林《懷念母親》,該課閱讀鏈接也是黃霑的詩歌《我的中國心》。因此,我要求學生歌唱《我的中國心》,既激起愛國情感導入課文,又用唱的方法拓展學生閱讀,一箭雙雕。俗話說“古來忠孝兩難全”,不無道理,“忠”,盡忠祖國,“孝”,孝敬父母,“忠孝”是中國的傳統。語文教育的使命是塑造人的靈魂,讓人更完美,更善良。《懷念母親》這課,深深蘊含著“育人”因素,是發展學生個性,建構學生人格的佳作。鑒于此,我將該課分為三個課時教學,讓課堂書生朗朗,讓學生答問充滿理智,做好“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實時練筆”,以期讓學生在語言品味中靈魂得到塑造,語文能力得到提高。第一課時:讀懂課文內容,弄清課文結構,從第一自然段讀出作者寫作目的;第二課時:品作者的“孝心”,共鳴情感,做課堂小練筆;第三課時:品味作者對祖國的“忠”,學習表達方法——引用說明,再次完成小練筆。
【第二課時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好!我們上節課探究了季羨林爺爺為何要寫這篇文章,大家都應該有所收獲吧。這節課,我們就來品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季羨林爺爺對自己母親那真摯的愛慕之情。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讀完了第二自然段,告訴我你們讀懂了些什么?請舉手回答。
(紛紛舉手。)
師:(示意一舉手學生回答。)
生:我從“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真想隨母親于地下”,這兩句,讀出了季羨林爺爺因為母親逝世而悲痛欲絕,看出他對母親真摯的愛慕。
師:好一個“悲痛欲絕”,看來你讀書做到了心到,用了一個高度概括作者那時那刻心情的詞語。(板書:悲痛欲絕)不過,你能具體談談你是如何讀出季爺爺悲痛欲絕的心情嗎?
生:(充滿自信,振振有詞)母親逝世,他不但痛哭,而且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這是“悲痛”;“真想隨母親于地下”看出他也不想活了,想隨著母親死去,這是“欲絕”。只有對母親有真摯愛慕的人才會這樣。
師:你答問題答到問題的點子上,看來你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值得老師佩服,同學學習。那么同學們是不是該想想作者為何悲痛欲絕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不過需要同學們再次讀課文。
(生讀課文)
生:因為季羨林爺爺母親棄養。
師:什么是棄養,你能說說嗎?
生:“棄”的意思是放棄,“養”的意思是撫養,“棄養”就是母親放棄對子女的撫養,再加上母親只活了40多歲,說明母親逝世了,不能再對作者進行撫養了。
師:(微笑著示意學生坐下)你能聯系下文解釋詞語,你對“棄養”的解釋很到位,看出你是認真讀書了。現在同學們再讀這個自然段的第三句話,興許你還能讀出點什么來。
(生緩緩地、沉沉的、深情的讀第三句)
生甲:我讀出作者用“棄養”一詞,避諱說母親逝世,看出作者對母親崇高的敬意。
生乙:我對剛才同學的回答做一補充,還能證明作者對母親真摯的愛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