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第二課時)說課稿
(1)學習第二段
①提問: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這件事的?
(板書:接受任務、修筑鐵路、提前竣工)
②指名讀第二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況下修筑京張鐵路的?當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張鐵路計劃時,國際形勢如何?板書:阻撓
②“阻撓”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阻撓?怎樣阻撓?
介紹時代背景,放地理形勢圖幻燈片,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當地的情況,突出能否修筑京張鐵路是關系到民族榮辱的大事,從而體現詹天佑的杰出愛國。板書:要挾
④把“要挾”放在句子中理解。
⑤當時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時,國內外形勢又是怎樣?
指導理解“輕蔑”的意思,以及當時當地的自然環境。
⑧面對帝國主義阻撓、要抉、嘲笑和復雜的地理條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務,充分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愛國)通過品詞析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間都蘊藏著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同時,感悟到作者的措詞之準確。
(2)學習第三段。
①瀏覽第三段,并分層。
板書: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線路。
②學習“勘測線路”一層。
輕聲讀課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測線路時,遇到什么困難?他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劃出有關句子。
抓住“精密”一詞,體會詹天佑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和對工作人員要求嚴格的工作作風,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抓住“一定”一詞,用高昂的語調,堅定的語氣,讀出詹天佑為國爭光的堅強決心,進一步體現他的愛國精神。
③學習“開鑿隧道”一層:
第一步:默讀課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么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第二步:請學生說說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
第三步:根據學生的理解,畫出開鑿隧道的草圖,請一個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畫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要這樣開鑿隧道。
(通過讀——說——畫——說,層層深入,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從而突破了難點。)
④學習“設計線路”一層。
提示學生用“一讀二畫三演示”的方法學習本段。
一讀:通過自讀課文,理解本層的內容。
二畫: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畫出“人字形”線路圖。
三演示:讓學生在黑板上邊演示火車上山的路線,邊解說為什么這樣設計。
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動眼,理解了內容,突破了難點,使學生在參與中訓練,訓練中理解。
師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就是在同當地自然環境的斗爭中體現出來的。今后,我們在學習文章時,不但要注意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還要注意人物所處的自然環境,弄清當地的情況才能對文章理解更透徹。
板書:當時當地的情況。
本段的教學,首先以教材內容為憑借,在學習課文第一層時,就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學習第二層中,師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學法學習。在學習第三層時,放手讓學生自學課文,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其次,以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為中介,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一,在學習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層時,以讀為主,輔之以引導,理解遇到什么困難,采取怎樣的辦法去克服困難,且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畫出草圖,實際操練,真正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