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學設計
一、導入揭題
1、引入:用“雨”連詞。
2、揭題:
這么多的雨,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味道。有一種雨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來說,比較新鮮,那就是山雨。想去看看嗎?
那我們就一起學習第2課,一起走進山林,去欣賞山雨,品味山雨吧!
這種引入對學生來說,既是一種游戲,又是一種積累,既輕松自然,又創設了賞雨品雨的課堂基調。
二、細讀探究
感受山雨的美:
1、自由讀文。要求邊讀邊想,把課文讀準、讀通、讀順。
2、自讀感悟:
過渡:感覺這場山雨怎么樣?(美)美嗎?(板書:美?)
⑴ 讀讀課文,看看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山雨的美。(聲、色)
通過初讀,從聲、色兩方面整體感知山雨的美。
⑵ 自讀思考:
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了聲音和色彩的美?再讀讀書,找找看。想好了,還可以跟同方同學交流交流。
3、交流引導:
⑴ 聲音:
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山雨聲音的美?這聲音聽來讓人感覺如何?(再讀讀看,還感覺怎樣?)
⑵ 色彩:
過渡:感受了雨聲,我們又來看看山雨帶來的色彩美吧。
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山雨色彩的美?看到如此美麗的色彩,人們心情如何?感覺如何?
通過細讀,逐步深入文中,走進雨中,用心去品味,用腦去聯想,在生生互動的文本對話中,接受美的熏陶,產生美的共振。
4、小結:
文章根據雨前、雨中、雨后的順序,從聲音和色彩兩方面加以描寫,使我們感覺到山雨確實很美。現在黑板這個問號應改成什么才比較合適?(板書:!)
問:是誰創造了這份美?
是的,是大自然創造了這絕妙的美,大自然可真了不起!
注重了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回到整體的原則。體現出閱讀的層次感,目標的階梯性。
品味寫作的美:
1、過渡:但我覺得除了大自然外,還有一個人也非常了不起。他是誰?(作者) 為什么?
2、自學感悟:
師:確實寫得美!我讀過很多的美文佳作,可一見到這篇課文,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忍不住讀了好多好多遍。你們喜歡嗎?
出示自學提綱:
⑴ 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用“——”畫出來,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⑵ 跟同方說說你認為寫得好的原因。
下邊請同學們對照自學提綱認真讀文,細細探究,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句,用“——”畫出來,并有感情地讀一讀,并說出你覺得好的原因。
⑶ 交流,師點撥引導:你認為哪兒寫得好?為什么?
相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意在從內容理解過渡到語言品析,找到讀寫結合點,讓閱讀與寫作同步訓練,同步收獲。并在獲得美感的同時,增強語文素養。
三、指導感情朗讀
1、激趣:
通過剛才的學習,老師又發現了一個秘密:還有一群人也很了不起。他們是誰?為什么?
(因為能細細地讀文,大膽地想象,不僅感受到了山雨的美,而且還體會得如此的深。)
同學們真是不簡單,但我覺得最了不起的不在于把課文讀懂,而在于把課文讀好,你能嗎?
2、提出要求:優美的聲音,投入的情感,豐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