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主題單元六“科學的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本課中一些詞語。
(2)體會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文中句子的含義。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時刻保持清醒,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教育學生應當有堅持真理的毅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2、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并認識到其中的價值。
【教學準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一個這樣的老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遍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內容。在這篇課文中老師教育學生可以用那個詞來修飾呢?
引導學生根據“捉弄”一詞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究,擇讀感悟。
教師預設:
(一)、研讀探討“怎么捉弄”。
1、多種形式朗讀,引導品詞“傳看,記筆記,畫了圖,饒有興趣……”
2、多種形式朗讀,引導品詞“完完全全、寫”。
3、試卷發下來后,同學們的態度和表情前后發生的變化。
4、抓“狡黠”一詞所在的段落并帶著感情色彩朗讀此段。
5、分角色朗讀當時對話的情境。
(二)、研讀探討“為什么捉弄”。
1、懷特森老師說我們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我們來看看他介紹的“凱蒂旺普斯”,該不該起疑心?
2、師解說:懷特森老師“故弄玄虛”,盡管同學們學得很認真,不及格就不及格唄!同學們也認了!可懷特森老師說試卷上的分數是要登記在成績冊上的。
3、你理解老師的做法嗎,如果你是懷特森老師的學生你會怎么想?
4、引導:他希望我們學到點兒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書本上寫的,老師說的,并不是一貫正確的,事實上沒有誰是一貫正確的。
5、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都是不尋常的探索……
6、領讀:逐漸的,我們懂得了……同學們把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新懷疑主義”。
(三)研讀探討“捉弄的結果”。
1、老師的捉弄對我們產生了哪些影響。(板書:影響)
2、文中有兩處出現“正視”。(出示)
指導學生讀,聯系上下文體會。
3、引導學生回顧“狡黠”一詞所在段落該帶怎樣的感情朗讀。
三、總結。
回過頭來看《一個這樣的老師》,他捉弄我們是要我們學會懷疑,學會探索,他的捉弄影響了我們的學習、生活,他是一個令人敬佩的老師。
四、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說說你的看法。
2、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經教育他的學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師總結:學貴有思,讓我們共同走進多思的生活,用我們的學識和智慧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五、作業
寫一寫你的老師,他(她)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