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并懂得要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對學生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3、初步了解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的寫人方法。
教學重點: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和堅持真理的毅力。
教學難點: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的真正用意,體會他的人格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直接入課,課題質(zhì)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二、整體入手,理解內(nèi)容
快速朗讀課文,文章寫了什么?(師歸納:寫了懷特森老師運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巧妙地使學生自己悟出道理,學會懷疑,并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勾畫批注(找出關鍵詞,把握文章內(nèi)容)
1、什么是勾畫批注呢?我建議你用瀏覽的方法來讀書,就是快速地讀。勾畫出描寫同學們態(tài)度變化的語句,對關鍵詞做上批注,再聯(lián)系上文,思考產(chǎn)生態(tài)度變化的原因。看例子:
例:“懷特森學生教我們六年級的科學課。……同學們面面相覷,就連生物比賽得過獎的比利也都驚奇地瞪大了眼睛。”從這句話中的“面面相覷、驚奇“兩個詞最能看出一開始同學們對這位新老師非常好奇,因為大家對老師說的這種叫凱蒂旺普斯的動物一無所知。
2、讀文,生交流。(生自由交流后理出態(tài)度變化,隨機指導感情朗讀“驚呆”和“不滿”的。)
3、過渡:大家談得都非常好,在講凱蒂旺普斯的這節(jié)課上同學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那么,在以后的科學課上,今后在所有的課堂上態(tài)度又變化了嗎?繼續(xù)勾畫。
4、隨機引導:“上懷特森老師的課,每一節(jié)都是不尋常的探索。”這樣的課堂會是什么樣的?(生自由發(fā)言)是啊,如此趣味盎然、懸念迭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同學們能不喜歡嗎?難怪我會花整整兩天時間來寫小論文,從此我真正地喜歡上了科學課和懷特森老師。也就是在這樣不斷質(zhì)疑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終于悟出了老師的希望,那就是……(讀第十自然段)
5、老師希望我們怎么樣?(生談理解,師相機指導)
6、句式練習:“在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不是( ),而是( )句式說話。
7、引導關注關鍵詞“正視”。
橫向比較:
從這個眼神中你看出一種( )態(tài)度。與“平視“對比。看到了一個( )課堂。與“仰視”對比。
縱向的比較:
找到文中的另一個“正視”勾畫出來。這又看出了一種( )態(tài)度,( )心情。
小結(jié):懷特森老師在科學課教會了我們學會懷疑和探索的學習方法,后來擴展到所有的課堂,他改變了我以往的學習方式,進而又延伸到生活中,影響著我今后的生活方式。正是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牽動了同學們的態(tài)度情感變化。那我們應該怎樣去評價這位老師呢?進入第二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