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教學案例
《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是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拓展閱讀文章。在本文中,作者主要介紹了諾貝爾發明炸藥的動機和為此付出的艱辛勞動以及遇到的阻力。通篇是以贊頌的筆調來進行描寫的,文章最后雖然談到了炸藥帶來的危害,但卻提到了諾貝爾通過設立獎金的方式來進行了彌補。學生學習完本文后,可以得出結論:作者對諾貝爾是以褒揚的口吻進行贊頌的。而當我就諾貝爾的評價提出問題的時候,卻發生了一點意外。
師:我們讀完了《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大家可以談一談,諾貝爾對人類做出了哪些貢獻,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大部分同學認為:諾貝爾發明炸藥是對人類巨大的貢獻,運用于采礦、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雖然也為制造殺傷力更大的炮彈提供了條件,但他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在遺囑中設立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獎共五項獎金,這就表明,他研制炸藥的目的是為人類造福,而不是造成破壞,所以說諾貝爾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值得贊頌的人。
大多數同學表示同意。
生:我有不同的看法。
師:好啊,歡迎你把自己的看法告訴大家。
生:我覺得諾貝爾不值得贊揚。首先,我看過資料,他發明炸藥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發財,動機并不怎么高尚;在發明的過程中,許多無辜的人為此喪命,而他自己卻靠發明炸藥發了大財,要不然哪來的錢設立諾貝爾獎;更主要的是,炸藥雖然在采礦、修路等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今天卻主要是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成千上萬婦女兒童流離失所,飽受硝煙戰火的蹂躪,這都可以說是炸藥帶來的嚴重后果,而這并不僅僅靠一點獎金就能解決。更有諷刺意味的是,許多獲得諾貝爾獎金的人,卻研制了更恐怖的核武器,現今世界上的核武器已經夠把這個世界毀滅幾十次了。所以說,我覺得諾貝爾不僅不該受到贊頌,反而應該說他對人類社會帶來了危害。
(發言一結束,教室里像開了鍋一樣,大家議論紛紛,好多同學紛紛表示非常贊同這位同學的看法。)
師:這位同學的看法很有見地。他主要從三個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動機不怎么高尚;二是靠炸藥發了財;三是炸藥帶來的危害遠遠不是靠獎金能彌補的。看來是經過了思考,值得表揚。
師:我們知道,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用在好的方面就可能發揮好的作用,用在不好的方面,就會產生危害,大家怎樣來看待呢?
生:我明白了,菜刀是用來切菜的,要是拿去殺人就是不好了。
(學生哄然大笑)
師:這個同學說得對,大家可以再舉一些例子。
生:上網。要是用來學習或者查資料,就是好的方面,沉迷在網絡游戲中,就不好了。
學生紛紛舉出各種例子。
師:從這里大家可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那么怎么發揮好的一方面,而遏制不好的方面呢?
生:關鍵看什么人用和用在哪些方面。
師:太對了,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前蘇聯十月革命勝利以后,有人提出要把沙俄時期的鐵路統統拆掉,另建社會主義的鐵路,列寧指出:鐵路并沒有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的分別,關鍵看為誰服務。當今社會,雖然存在著許多不和平的因素,但總的來說是和平為主題。即使是核能,也不僅僅是用來制造核武器,用來做動力更是一個發展的方向。任何事物都是一面雙刃劍,要充分發揮作用,關鍵看被誰掌握,如果人類不想法制止戰爭,即使諾貝爾不發明炸藥,仍然可以非常慘烈,大家知道,在冷兵器時代,戰國時期照樣發生一次戰爭坑殺40萬士兵的長平之戰。所以說,關鍵的因素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