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并能正確地書寫;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抄寫描寫生動傳神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
(1)長文短教,抓住主線,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抓住關鍵詞句品讀,體會情感。
(2)多讀多思考,走進文本,走進“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老教授的敬佩之情。
(2)引導學生懂得用愛護、鼓勵、欣賞的眼光待人。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難點:透過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3:關鍵:合作探究,細細品讀,體會情感。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了解老人對我的幫助,體會作者對老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2.說說對課題“唯一”和“聽眾”的理解。
聽眾:聽講演、音樂或廣播的人。
唯一:表示只有一個,獨一無二。
3.課題質疑
課題為什么用“唯一”來修飾“聽眾”?而這個“唯一”是誰?文章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2.交流對課文的初步理解。
重點引導:
(1)“唯一”的“聽眾”指的是誰?表演者是誰?
(2)“我”和“唯一的聽眾”之間是什么關系。
(3)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三、抓關鍵語句,認識“唯一的聽眾”
研讀課文,體會這是一位怎樣的觀眾。
1、自讀課文,找出文中對“唯一的聽眾”的具體描寫。
2、歸納: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這位老人的?(語言、神態、外貌、環境)
(1)語言:幾次語言描寫?從這些語言描寫中,都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神態:幾次神態描寫?幾次神態描寫都有一個共同點是什么?為什么三次的眼神描寫都是“平靜”的?意思一樣嗎?為什么?“平靜眼神”的背后隱藏的是什么?
(3)文中怎樣描寫老人的外貌?給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4)老人出現在一個怎樣的環境中?這樣的環境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四、課堂小結
至此,這位老人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什么?
五、布置作業
1.書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老人對我的幫助,體會作者對老人的感激之情。
2.總結全文,暢談感悟。
3.朗讀課文,體會文中傳神描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你對“唯一的聽眾”有了哪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