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拓展三》教學建議
配合本單元的專題,本次“課外書屋”向學生推薦閱讀加拿大作家蒙格瑪麗的《綠山墻的安妮》,教材對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做了概括的介紹,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把文中一些精彩章節讀給學生聽,以激發學生閱讀的愿望。如果班級學生已經看過《綠山墻的安妮》,可讓他們說說閱讀本書后的感受。還可以讓學生交流課外閱讀的其他歌頌人的美好心靈的作品。
交流平臺:
本次“交流平臺”緊緊圍繞本組訓練重點──學習作者如何通過環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來進行編排的。列舉了《唯一的聽眾》《窮人》中的有關句子,提出讓學生討論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時,首先讓學生讀讀例句,討論這些句子對于抒發美好情感的作用。如,“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表現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時那種興奮的心情,暗示“我”對拉好琴充滿了信心;“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品質;“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側面烘托出桑娜對家人的熱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回憶本組課文,找出其他類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
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這些方法運用到以后的閱讀實踐中,還要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佳作欣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通過對環境、人物的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以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
本次“日積月累”安排的是一些中華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先讓學生讀讀這些句子,把字音讀準確。其中,“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這兩個句子比較難讀,教師要幫助學生把句子讀通順。不懂的句子,引導他們查工具書。最后,要求學生把句子背誦下來,并注意運用。
“輕諾必寡信”意思是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民無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對當局失去信心,那么國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意思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誠,是萬事萬物共同遵循的準則;真誠待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意思是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少;與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