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設計
這些樹木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又起什么作用呢?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著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是啊:黃土和樹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黃土為樹提供了營養,而樹木的根則扎緊,牽絆著黃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這種關系正如老人與青山密不可分的關系。這片青山養育了老農,而老農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創造了這片綠色的奇跡,作為對青山的回報。其實,人與自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四、深究課文,領悟“青山不老”
1、導語:
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他是怎么想的?(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抉擇,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歸宿。)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撐著他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老農怎樣實現自己的價值?
“另一種東西”是什么呢?
(表面上指的是老農創造的這片綠洲,事實上還包含著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懷。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的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小結:是老人執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啊!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指導理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老農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應該帶著什么樣語氣起來讀?讀一讀。)
交流:作者從這位老人的身上領悟到了“青山是不會老的”。
引導: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讀“作為一個山野老農……與日月同輝了”,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引讀并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總結: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五、再讀全文,積累拓展,練習
引導:你想對老農說什么?還想對別的什么人說點什么嗎?對自己說點什么呢?我們能夠做的又有什么呢?
總結:綠化、植樹造林的路任重而道遠哪!只有一個老農是遠遠不夠的。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老人 15年 8條溝 7條防風林帶 3700畝林網
與山川共存 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