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設計
學生的練筆與課文主題相統一,更大程度地培養了學生,做到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加強了學生環保責任意識。
反饋與反思: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故在學習時,整個課堂以大問題“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來統領,整節課就圍繞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15啊,老人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理解這一句時,我先與學生算了一筆帳,高照小學的面積有25 畝,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這3700畝林網,足足有148個高照小學。從直觀上讓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跡。然后再通過多層次的朗讀,層層深入。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的精神,來體會老人“不老”的精神。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