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單元地位: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學習本組課文,要求學生繼續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
主要內容:《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吳慶恒老人十多年如一日,每逢冬季來臨,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食海鷗,風雨無阻,老人去世后,海鷗們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文本結構: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情感豐富,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情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場景圖,配以音樂渲染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我在這里著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設計。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著重理清課文的脈絡,切實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一片深情的基礎上進行的。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我擬定了以下幾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與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2、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是:揣摩作者是如何將海鷗對老人的真摯情感寫真實、寫具體的。
二、說教學法
現代教育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學法上我設計整合全文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用質疑法閱讀課文,運用勾畫、批注、圈化、朗讀、想象的方法,品味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體會蘊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對知識的接受,點燃他們熱情的火花。
本篇課文感情真摯,文字流暢,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特別適合學生讀中感悟,因此在教法上我采用以讀悟情的方法,將朗讀和體會結合起來,在學生品味理解課文后適時指導學生朗讀。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節,讀寫應有機結合。因此,我在教學中趁熱打鐵,進行了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小練筆。讓學生把在學文中的真情流露記錄下來。又配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來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體會出老人與海鷗的深厚感情,激發學生讀文時的感情的表達。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上的是《老人與海鷗》第二課時。為了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的教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