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設計
三、緊扣中心,反復朗讀,深悟“愛戴”
讓我們進入文中深刻感受伯父那種深受人愛戴的“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吧!
1、談《水滸》:
自由讀內容:
說說給你印象最深的句段是什么?為什么?
指名讀,出示:
“伯父摸了摸胡子,笑著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⑴ 伯父笑什么?為什么這樣笑?
⑵ 讀關于“我”讀書馬虎的句段,理解重點詞“囫圇吞棗”與“張冠李戴”,用“因果關系”的句式說說兩者的關系,可加入對自己讀書的實際情況談。
⑶ 若換成你是伯父,你會作如何批評?伯父呢?你能根據伯父的神態語言來想象一下他當時的心理活動嗎?
再次讀伯父的話,你會怎么讀呢?
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再指名讀,齊讀,師生對讀。
⑷ 過渡:
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批評教育孩子也考慮到孩子的自尊,與傳統的壓制孩子那種粗暴簡單的手段完全兩樣,真是細微之處總關情啊!難怪在侄女心中伯父的形象便是(學生讀中心句) 。
2、談“碰壁”:
⑴ 師生互換角色,結合提示語中的神態表情讀兩遍對話,邊讀邊深入想象伯父與“我”在對話時的心理活動。
⑵ 小組再分角色讀,結合神態動作讀,無提示語處合理添加,其心理活動作為旁白加入讀。
⑶ 指名分角色讀后,學生評價;師請生與其配合讀,穿插伯父、“我”及旁觀者的心理活動讀,充分感受伯父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的不滿與憤慨之情。
(適當加入當時時代背景的介紹。)
⑷ 齊讀小結過渡:魯迅先生是個愛憎分明的人,他用手中的筆作一桿犀利的槍不斷討伐著這個令他痛恨的黑暗的社會,也許不斷碰壁,倍受迫害,但他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個人的安危,更讓人感受到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貴品質!
3、救護車夫:
⑴ 默讀,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句段反復讀,說說自己受感動的原因。
⑵ 指名讀“救護車夫”的動作的句子,出示句子,說明原因,其他學生不斷補充。再讀。
⑶ 若只愛這勞苦大眾中的一員,就不會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了。先生始終懷著一種深切的同情,因此在救護車夫后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了,這種“嚴肅”中包含有多少復雜情感的變化啊!你能說說這些復雜的情感是哪些嗎?又是怎么樣產生的呢?
指名讀句子,說情感。
評價補充,再讀。
齊讀小結過渡:
恨得深,也愛得切啊!而先生那種“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對勞苦大眾的愛如一個輻射源,不斷地向四周輻射著,其光輝照耀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4、阿三的懷念:
⑴ 有感情地讀文,用一句話概括。
⑵ 讀最讓你感動的句段:
自由練讀
指名讀說理由
齊讀。
⑶ 阿三的話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齊讀最后一句話)。
(在初步感悟先生的品質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聯系上下文讀懂先生的“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受人愛戴的原因,并寓朗讀訓練于每個環節中,有默讀、有精讀、有略讀、有跳讀,更有想象讀,使孩子們在反復朗讀與品味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深入到作者的心中,深入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中,使先生的形象不再單薄,而是在朗讀與合理的想象中逐漸變得豐滿高大起來,直到成為一座豐碑矗立在孩子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