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課堂實錄
生:老人不但買了餅干,還買來雞蛋做“雞蛋餅干”,看出老人很喜歡海鷗。
師:對,“雞蛋餅干”是老人的創造,營養豐富,海鷗吃了肯定很健康快樂。誰還想說?
生:老人的退休工資只有308元,他不算很富裕,但是他買了雞蛋和餅干給海鷗吃,他寧可自己吃得不好一些,穿得樸素一些。
師:對呀!不管老人的工資高還是低、富還是貧,我們看到的是,他將大部分工資用在了海鷗身上,都貢獻給了海鷗。好,剛才,我們大家都有了這樣的體會,誰能通過朗讀把自己的這種體會讀出來呢?這位男同學,你先來?【再次出示有關語段】
生1: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師:讀得多深沉啊!你來?
生2: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師:嗯,誰還想讀?
生3: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師:我們一起來讀,開始。
生: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師:老人為什么如此打扮,因為朋友告訴我,一起讀——【出示句子】
生(齊):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師:這就是十多年來老人與海鷗和睦相處的情景,那么,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哪個普通冬日的午后。
【設計意圖與反思】感受老人的外貌,教學設計安排了這樣的環節:找出“外貌描寫”,告知這是作家筆下的形象——告知這位老人在生活中師真實存在的,出示照片讓學生觀察——講述自己看到的老人“形象”——感受“三個褪色”——補充課外資料——進一步感受“三個褪色”——讀出這種“形象”——歸結到“中心句”。
本次展示課下來,感覺推進得匆忙了一些,特別是感受“三個褪色”,如果“悟”與“讀”結合得在緊密一些,可能更加出彩。
承2 梳理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師: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哪個普通冬日的午后。我們把書拿起來,自讀課文第3—13自然段,讀一讀、找一找,讀出最使你感動的畫面?拿出筆來,在書上做點批注圈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要繼承下來。
生:(自學,圈畫;教師巡視,約1分多鐘)
師:我發現有的同學劃了句子,有的同學劃了詞語,有的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了感人的畫面。
生:(繼續自學,大約1分鐘)
師:好了的同學抬頭示意一下,沒好的同學繼續。——好,誰能用這樣的句子來說一說自己找到的畫面?【出示句子】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 海鷗, 海鷗……,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你第一個說?
生: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師:讀得真好,一下填了兩個空格,一個也可以,兩個也可以,后面還有一個省略號。誰繼續,你來?
生: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喂海鷗,喚海鷗,贊海鷗,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
師:好的,增加了一個“贊海鷗”,夸獎海鷗,誰再說?重復也沒有關系,只要是你自己的學習成果。
生:十多年了,一到冬天,海鷗和老人相伴,呼喚海鷗,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