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教學重點: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課前準備:1.收看關于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2、 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對于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么,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于他們的自主學習。)二、導入新課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評:字詞學習可以通過預習、小組交流來完成,但老師要注意參與學生學習中,了解學習情況便于指導,不要將此流于形式;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并進行文章內容概括的練習。]三、再讀課文,質疑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注出來。2.小組交流。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評:有疑則有思,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探究。此環節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四、作業:書寫生字第二課時一、導入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二、讀思結合,學習1至13自然段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注。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1)“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老人的動作是那么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2)“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3)“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