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節》教案設計
⒉ 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體味到老舍的語言風格:(出示幻燈片)
(1)北京韻味。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如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過年的味道。”
(2)通俗明白。如“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
(3)幽默詼諧。如“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這在當年,也是一種廣告。” “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⒊ 作者是怎樣描述春節這一民俗的,你是從哪個方面理解的?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教師作適當的引導,如從臘八寫到正月二十九,是從時間順序來描寫,而除夕、元宵寫得特別詳細,體現了有詳有略的寫法。)
總結用幻燈片顯示:
一是按時間順序有條有理地寫春節的(先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二十九);
二是有詳有略,對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除夕、元宵節)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這樣寫使我們對燈火通宵的除夕和張燈結彩的元宵節,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⒋ 希望同學們以后寫作文也可以用時間順序和有詳有略的方法來記事。
三、學習“閱讀鏈接”,對比學習(出示幻燈片)
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
(引導學生體會到老舍爺爺在《北京的春節》里寫“做年飯”和“吃團圓飯”都只寫了一句話,但梁實秋和斯妤卻寫得很詳細。梁實秋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斯妤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同時懂得,同樣寫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寫法。在以后的習作中,我們也要善于靈活運用不同的寫法,寫出個性,寫出特色。)
四、拓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請同學列舉有關春節的童謠、詩詞、春聯。(學生說完,教師出示幻燈片)
北京春節童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