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假"的用法.會寫本課9個生字.2,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知道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日子.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詞匯,培養語感,能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家鄉過年的習俗.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1,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習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講的什么.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課型:散文.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教學分析: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里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時,以多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學生狀況:學生的識字水平較高,能聯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詞的意思.自學能力較差.教學過程一,出示歌謠,激趣導課:同學們,我在網上下載了一首歌謠,是關于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的.你們想讀嗎 (孩子孩子你別饞,過了喇叭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讀了這首兒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寫了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題目就叫:老北京的春節.板書課題.二,初讀課文,指導預習.出示預習要求:(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想辦法認識.(2)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學能力較差.在課前預習,教師看不到學生預習的過程,不能保證人人參與預習.把預習納入課堂,重在指導預習的方法,培養預習的習慣.)小組內檢查生字.教師抽查"規矩,親戚,預示,放假"的讀法.指導"規矩"的寫法.(讀寫結合,分散了寫字的難點.)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同學們,你們能把課文通順的讀下來嗎 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其余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些天中人們的活動 春節的開始,高潮,結束分別在哪一天 你可以用筆畫下來,用你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培養學生邊聽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交流匯報,教師隨機板書.臘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九(開始)(高潮)(結束)你覺得哪些段落寫得最有趣 自己找出來讀一讀.四,創設情景,精讀品味.1,我看到很多同學都在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畫出這一段的的總起句嗎 (到了除夕可真熱鬧.)我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錄像,也體現了除夕的熱鬧情景,愿意欣賞嗎2,放映錄像,請同學們邊看邊想:你從這段錄像上看到了或者聯想到了課文中哪些句子,請你自己在座位上輕輕地有感情地讀一讀.(生按照自己的體會讀相關句子.)(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實際上頗為巧妙.學生在讀"根據錄像所聯想到的句子"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在理解課文,而且這種理解是個性化的,是"感悟性"的,而不是機械的.)3,你能用你的聲音和表情把除夕的熱鬧情景表現出來嗎 (學生比較辨析三段音樂,認為其中一段活潑歡快,較為合適.然后學生在此背景音樂中朗讀課文.)4,剛才的錄像非常有趣,你們想不想自己做導演,拍攝一段錄象 請同學們自讀第六自然段,小組之間討論,要拍攝這樣的錄像需要做哪些準備.5,現在,你們就是導演了,請把你們的計劃告訴大家,好嗎 (有趣的情境,親切的話語,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欲望.)生1:我需要準備各種各樣的燈.師:什么樣的,請具體說說.生1:這些燈有玻璃的的,有牛角的,有的是紗燈,有的是冰燈,還有的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生2:還要準備走馬燈,紙燈,宮燈,帶有小鈴鐺的燈.師:每樣的準備一盞,準備九盞夠嗎生(激動地):不夠不夠.課本上說,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應該準備很多很多這樣的燈.生2:還應該準備荷花燈,猴子燈等.師:哦,我怎么沒見書上寫這樣的燈省3:書上有個省略號,省略了很多種形狀的燈.師:你們可真是些善于觀察的孩子.那么燈準備好了,我們把它們掛在哪兒呢生:掛在大街上.生:掛在一些商店門前.生:掛在家里師:導演們設計好了么,可以開拍了嗎生:還得等到有月亮的晚上.師:我們的錄像里有了各種各樣的燈,還缺什么呢生:(一時沉默,接著讀書.)一人突然舉手:還得有很多看燈的人!師:我們拍好了錄像,還得配上音樂和解說.我們來練練這一段的解說詞,怎么樣 (配樂朗讀課文第六自然段.)6,請自讀課文2,5自然段,在書上做上批注.(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給學生創造與文本對話的空間,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五,拓展練習:背誦課文4,6自然段.搜集我們的家鄉過年習俗的資料.教學反思:要想使學生對一節課感興趣,教師自己必須有興趣.我正是帶著極大的興趣來上這節課的.我的情緒也極大地感染了我的學生,大家學得很投入.我重視了讀的訓練, 學生讀的質量逐步提高.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練習的安排缺乏彈性,如在寫字這一環節中,寫得又快又好的同學出現了無事可干的現象.教學評析:首先,這節課組織巧妙,運用了多種教學形式,如歌謠導課,錄像放映,導演拍片,教學過程一波三折,學生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其次,本課進行了扎扎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讀的質量逐步提高.并在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再次,積極利用課外的語文學習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本課安排了搜集資料,資料交流,運用資料說話這一環節,是對學生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綜合檢驗.學生在語文實踐中發展了思維,增長了才干.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