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一、指導思想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終身教育實踐的深入,學習化社會的構建,作為教育事業重中之重的基礎教育必須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先導。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承擔起這一新的歷史使命,樹立正確的、科學的價值取向來迎接新的挑戰。在備課時,教師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逐步向課外延伸,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多方面與社會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教材簡析:《老北京的春節》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2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第二篇課文,選自現、當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節》。這一單元編排了一首古詩、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反映了我國人民熱過年的節日習俗,表達自古至今人們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第一范文網《老北京的春節》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進行了介紹。全文共7 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點出了老北京過春節開始的日子是臘月初。第2自然段寫臘八這天,人們要喝臘八粥,還要泡臘八蒜。臘八酸色味雙美。第3自然段寫臘月十九,學生們買爆竹和玩具,趕集買年畫。第4自然段寫除夕真熱鬧。準備年飯、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放爆竹、吃團圓飯、守歲,這些都是除夕的風俗。第5自然段寫大年初一的景象與除夕不同。人們拜年、逛廟會。第6自然段寫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的高潮。人們看燈、吃元宵,大街小巷到處張燈結彩,燈火通明。最后一段寫正月十九是出借結束的日子。文章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里行間洋溢著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本篇文章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線索清晰,簡潔、平實的語言中蘊涵濃濃的京味,散發著節日的喜慶之氣。基礎性目標: 1、學習本課的8個生字及5個新詞。2、通過閱讀,能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以及人們的活動。發展性目標:1、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重點:能夠通過閱讀,找出各個時期人們的活動,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難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三、說教法:教師在這節課中主要以引導為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教師還將適當放手,給學生留下小組合作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語言表達能力。四、說學法:學生在課下要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過春節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后,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出借習俗進行對比或了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風貌。五、說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是怎樣過春節的?過春節的時候你們都做什么?(學生回答) 那么,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老北京的人們是如何來過春節的。(板書課題)二、課文分析:1、初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1) 給課文標注自然段。(2) 同桌互讀課文,注意劃出生字詞。說一說老北京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回答:熱鬧)聽一段熱鬧的音樂,感受過春節的氣氛。2、學習生字:整體把握,重點講解,個別強調。(學生以自學為主,在課文中進一步的鞏固)(1) 教師出示生字,學生共同認讀。(2) 同桌互相認讀生字。(3) 全班共同認讀生字,教師根據學生反饋情況進行重點強調。(4) 在課文學習中進一步鞏固生字。3、整體感知:(1)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描寫老北京春節“開始”“高潮”“結束”的段落,在書中劃出來。(2)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