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說課設計
② 聯系種樹人的話,從反面(如果不這樣澆水有什么壞處?)來說。
③ 聯系最后兩個自然段,從事實(后來,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苗長得怎么樣呢?)來說。
設計意圖:“種樹人這樣澆水有沒有道理?”這個問題,對于學生并不難理解,在這里用了較大的力度來進行引導,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學會發表見解的方法。發表見解,在這里首先要先說“有”還是“沒有”道理,然后要說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理由又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說,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對于發表見解的方法也就比較明確了,這樣扎實有效地落實了本組重點訓練項目。
⑶ 換位體驗,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樹,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風刮倒的樹木,你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樹苗,你又想對種樹人說句什么?
⑷ 指導朗讀,感悟種樹人的用心:
假如你們是那位種樹人,老師就是那位充滿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對我說這一番道理呢?師生進入角色,教師引讀──種樹人,面對你奇怪的行為我滿腹疑惑,你笑了,對我說:(指名讀)──你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另指一生讀)──全班齊讀種樹人的話。
3、借樹寓人,感悟生活:
⑴ 過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尚且如此,何況是育人呢。(課件出示14自然段相關內容)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⑵ 指導學生具體交流“生活中的不確定”會有什么?
(如,我們學校外來務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頻繁轉學、學業苦惱,貧困家庭較多,面對的生活中的不確定相對更多……)教師小結:是啊,生活是變化無常的,苦難和不幸總會不期而遇,這就是我們生活的“不確定”。
⑶ 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應該怎樣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
(引導學生要獨立自主,克服依賴性,經受住磨難的考驗,學會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⑷ 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14自然段。
設計意圖:“不確定”這個詞在文中具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抓住這個詞語進行研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體會種樹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課以“不確定”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運用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內容、感悟哲理、發表個人見解,進一步落實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總結全文:
教師引導學生看板書總結全文,這篇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先寫了種樹人澆水沒有規律我感到奇怪,接著自然引出種樹人的一番道理,使我從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 其實,《桃花心木》這篇文章所講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經歷的真實寫照,他在這種風風雨雨、坎坷磨難中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寫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內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寫的書和相關網站,希望同學們課余時間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