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教案
教學目標:1、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對郝副營長描寫的分析,思考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通過對郝副營長壯舉的認識,理解現在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現在你們覺得幸福嗎?”
你們知道嗎,咱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現在就讓我們跟隨王愿堅的筆觸回到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去緬懷一位英勇的戰士。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課文《燈光》。板書課題:燈光
二、講授新課
(一)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王愿堅(1929年生) 當代作家。山東省諸城人。幼年在家鄉讀書。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在部隊當宣傳員。他的作品有短篇小說《黨費》、《七根火柴》等,劇本《閃閃的紅星》、《四渡赤水》等。
(二)整體感知
1、這篇課文分為現實和回憶兩部分,哪些段落是現實,哪些段落是回憶?
2、作者在回憶部分回憶了一件什么事,用簡單的語言概括。
3、回憶部分按時間順序分成三部分,你如何劃分?(戰前、戰中、戰后)
(三)精讀課文
請看戰前對郝副營長進行了哪些描寫?(出示課件)
大約一切準備工作都完成了,這會兒,他正倚著交通溝的胸墻坐著,一手夾著自制的煙卷,拿著火柴盒,一手輕輕地劃著火柴。他并沒有點煙,卻借著微弱的亮光看擺在雙膝上的一本破書。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語。
問:這一部分用了什么描寫?(動作、語言)把表示動作的詞點出來。
過渡:戰斗即將打響,郝副營長在干什么?(身子靠著胸墻看一本破舊的書)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問:還有什么描寫?(多好啊!)郝副營長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這句話?在這里,郝副營長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再讀這部分,男生讀“多好啊!”,其他的女生讀。
過渡:正是插圖上的電燈點燃了郝副營長心中的希望之燈,此時他心中有一個愿望,在下文中找出來。(“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
問:趕明兒有了電燈,郝副營長想到的是誰?(孩子們)在這里,郝副營長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想的是下一代,希望給他們創造優越的學習環境)
過渡:說完這句話,“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此時的郝副營長“憧憬”這是什么?(憧憬孩子們在燈光底下學習;憧憬革命勝利后,人們過上幸福安樂的生活。)在這里“燈光”有了更深的含義。(課件展示:燈光象征著幸福安樂的生活。)
過渡:半個小時后,戰斗打響了,郝副營長為了他心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投入到了激烈的戰斗中,請你認真讀第8、9自然段,要讀出戰斗的緊張、激烈。(一生讀課文)
問:戰斗開始了,突擊連把守敵的圍墻炸開了一個缺口,后續部隊卻與他們失去了聯系,為什么?
問:如果突擊連與后續部隊再聯系布上,會有什么后果。此時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