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教學反思
拿起書,范讀課文。我喜歡范讀。范讀通常用在節奏比較難掌握,易錯字音非常多的課文上,老師的示范會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否則很容易使學生在自由讀中鞏固錯誤讀法,而這種先入為主而形成的錯誤又是最難改正的;其次,我個人喜歡在相對陌生的學生面前、或者是比較好動的孩子面前進行范讀,我對自己的朗讀比較自信的(雖然我讀得并不出色),通常都會使孩子的注意集中在聽讀上,沉浸在課文講述的故事中(這樣的開始是很迷人的,但也不是次次都靈驗),親其師、信其道,接下來進行的環節就不必過分擔心學生的不認可、松散而導致教學出現問題。聽,也是在用耳朵在讀呢!
果然,范讀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文敘述的內容之上了。讀畢,原來的設想是要孩子們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我發現,課文內的幾處讀音是孩子讀不準或不認得而書后的生字條里又沒有的,有一些孩子邊聽邊在書上做著標記。真是會學習的孩子!看到這種情形,我便臨時調整了一下順序,先表揚一下這些孩子,然后請他們說一說自己記下了哪些生字詞語的讀音,讀給大家聽,也請所有同學注意。接下來,讓孩子們快速瀏覽課文后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我想,生成的課堂就應該是由教師主導的(即在教師的善于發現的眼睛中看到的),根據學生臨時發生的情況(孩子們身上所閃現出來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適時調整的課堂。
這篇文章的主要刻畫了一位年僅二十二歲的戰斗英雄——郝副營長,讀過兩遍課文,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給學生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又是哪些地方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呢?接下來,我圍繞課后這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了充分的讀書、思考,讓孩子們一邊讀一邊想,把自己的感受標注在相應的語句旁邊。這一部分大概用了5、6分鐘的時間罷。對于這樣關鍵的問題,我們一定舍得氣力和時間,讓學生讀進去;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關注他們讀什么、畫什么、寫什么,這又是下面匯報時我們指誰第一個交流的依據。
《燈光》教后小記(其二)
我覺得第一課時講到這里應該已經快到時間了,看看表,還有十分鐘。于是,和孩子們進行交流。
第一個孩子站起來,直接找到了這篇文章的重點段:“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孩子們都能在燈光下學習讀書,該多好啊!”從這里看出,郝副營長是有著美好的心靈的人。
哦?為什么會給你留下這樣的印象呢?
他向往美好的生活,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是呀,他是這樣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呀。能讀出這種向往嗎?
別著急。看看郝副營長說話時是怎樣的語氣?對,請你也深情地讀一讀。
還有哪位同學也畫了這一段?郝副營長還給你留下了哪些不一樣的印象?
他還能為孩子們著想;
嗯,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還有呢,剛才的兩位同學在讀的時候,我還聽出他們重讀了“咱們”這個詞,“咱們”在文中指的是誰呀?
僅僅是郝副營長和“我”嗎?讀讀前面兩個自然段,看看“咱們”還指什么樣的人?
是沒有見到過燈光的窮苦人。
對呀,郝副營長有著對未來美好的向往,不僅向往著自己能在燈光下學習生活,還希望所有的窮苦人,所有的后代能在燈光下學習生活呀!再讀一讀這段話。
郝副營長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中。他此時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