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教學反思
整理實錄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沒有錄像,很多要靠回憶。大概是這個流程吧。因為既然要孩子們交流,那么我們就不一定從文章前面開始。哪里給學生的印象最深,他們就會從哪里談起,這也是以學定教的體現。這里圍繞重點句,根據學生的發言,老師做逐層引導,幫助孩子理解漸漸深入。一邊讀一邊理解,一邊理解一邊讀,切忌空談或泛泛地一遍遍地讀。這里面要突出的,是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只有這一點強調了,深入學生內心了,后面郝副營長的犧牲才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震撼。但這里面還有郝副營長為他人著想,為后代著想的品質,要有滲透。
大概在這段話理解的過程中吧,第一課時結束。第二課時首先回顧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接下來,孩子們又圍繞著另外一些語句交流了郝副營長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在給予學生肯定和相應點撥的同時,我始終圍繞著郝副營長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不斷強化著。
這一處給我的印象最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郝副營長點燃了那本書,高高地舉起”,他為了孩子們能在燈光下學習,寧可犧牲自己。這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千鈞一發”的時刻是怎樣的時刻?可是,郝副營長這樣做意味著什么?犧牲。是的,他很清楚這一點。不過,僅僅是犧牲嗎?還意味著什么呢?聯系戰斗前他所說的話想一想,他是那樣渴望見到燈光,那樣渴望在燈光下學習生活呀!
意味著他再也無法見到燈光了!
意味著他再也無法見到未來美好生活的情景了!
意味著他再也無法看到孩子們在燈光下讀書學習的情景了!
……
這一切郝副營長不清楚嗎?清楚。那他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呢?
我特意把這句問話拖得很長,聲音很低很輕。在引導孩子思考的時候,我們要強調問題,同時更要提示學生沉下心來思考。這時的語氣不應是激昂的,語速更不宜快。一種是突出問題中的關鍵詞,把關鍵詞重讀拖長來強調;一種是放慢語速,放低音調,放輕聲音,這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而且利于將孩子帶入思考的氛圍里。
他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呢?短暫的思考過后,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
為了戰斗能夠勝利。為了避免更多的戰友犧牲。為了孩子們能在燈光下學習。為了有更多的人能夠見到電燈。為了更多的人能夠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
多好啊。雖然這位年輕的戰斗英雄,這位只有二十二歲的郝副營長,曾經是那樣的渴望見到燈光,是那樣的向往在燈光下學習生活,向往著沒有硝煙戰火的美好未來,然而,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他卻選擇了犧牲自己!因為,他不僅希望自己看到燈光啊,他更希望“趕明兒勝利了,咱們——”
當郝副營長的那段話再一次在課堂上響起時,我分明感受到了學生心靈的震撼,感受到了此時讀書聲中含著的深深的感動。到此時,對文章的重點句的理解,我認為是比較到位的了。
后來,我又同孩子們解決了課后的第二題。理清了文章首尾呼應的結構,體會課題采用“燈光”的含義,這樣就進一步明確本文要表達出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閱讀教學的由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我想本節課的教學即是這種結構吧。大概還有十二三分鐘的剩余,進行了聽寫并反饋。現在想來,如果每節課都可以提高效率,我們的教學應該是可以落得很實在的。
《燈光》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