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學設計
⑵ 教師引導:
作者圍繞這個中心句是怎樣進行論述的?
(先引用司馬遷的話作論據,然后具體講了什么樣的人死得毫無意義,什么樣的人死得有價值;最后,肯定了張思德的死比泰山還重。)
⑶ 理解司馬遷的話。
(可在理解句子含義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幾個詞語來理解。“固”本來;“或”,有的;“于”,表示比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句子的意思,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要輕。)
⑷ 談一談生活當中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讓學生先組內交流一下,然后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內交流。如董存瑞、雷鋒、孔繁森、賴寧……)
⑸ 教師小結:
這段話主要講了人死的兩種不同意義及革命者對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觀。
四、布置作業
1、熟讀生字,理解文中的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指名讀1、2自然段。
2、說說這兩部分內容各講了什么意思。
二、合作探究
1、學習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⑴ 默讀,思考:
這部分是圍繞哪幾句話來論述的?
(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⑵ 理解復雜句子的意思: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就照你的辦。
① 指名讀、齊讀。
② 每句話講的是什么?
(第一句講有了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第二句講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第三句講,凡是“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不管是誰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都會接受、照辦。)
③ 讀這段話,注意句中三組關聯詞語。
⑶ 結合本段意內容,談一談黨的隊伍日益壯大的原因。
2、學習第四都分(第四自然段):
⑴ 指讀,思考:
共同的革命目標是什么?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⑵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該怎樣做?
(“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
⑶ 抓住“死得其所”,正確理解“不怕犧牲”。
(這里講了兩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不怕犧牲,當人民利益需要的時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盡量地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不要因為莽撞、蠻干造成本來可以避免的犧牲。)
3、學習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
自讀課文,思考:
我們要為什么人開追悼會?開追悼會的意義是什么?
(這部分內容較簡單,可讓學生自學之后,直接說出自己的看法。)
三、總結、擴展
1、朗讀課文,體會全文圍繞“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的?
(要使學生體會到課文所講的五個問題,都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標準,從不同側面說明怎樣才能做到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
2、聯系實際,談學習體會。
(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戰爭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代涌現出來的模范,談一談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把自己覺得需要記住的語句抄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