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講讀課文,是毛澤東主席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
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紅軍,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后來擔任中央警備團的戰士。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犧牲。9月8 日,中央警備團為他舉行了追悼會。毛主席同志在會上作了著名的演講,這就是《為人民服務》。
學情分析: 本文實際上講了人活著為什么的問題,是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教育的極好材料。在學生掌握中心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讀。以加深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的理解,同時認識思路清楚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遷、鴻、鼎、銘。
2.新詞:鴻毛、泰山、寄托、哀思、追悼會、精兵簡政、五湖四海。
3.理解重點句、段: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3)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4)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二)能力訓練點
1.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闡述問題的思路。
2.熟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同位討論、集體交流,教師點撥來解決重點。
(二)難點
理解復雜句子之間的關系。
通過劃出關聯詞,逐句分析,再總體思考圍繞什么寫的來理解句子之間的關系。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回答課中設計的問題,勾畫重點詞語。
(二)討論發言,列舉事例。
(三)歸納中心思想。
(四)朗讀全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五)質疑問難。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2.揭題引讀、整體感知。
3.學習第一、二段。
(二)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五名同學讀全文,結合正音,檢查對字詞的理解情況。
注意讀準字音:悼dào 炊chuǐ 受難nàn 送葬zàng
遷qiān遷移。
鴻hóng鴻雁。鴻毛,鴻雁的毛。比喻事物輕微或不足道。通過謎語記字形:一只鳥落在江邊。(鴻)
鼎dìng(①三足兩耳器物②正當;正在)鼎盛。鼎共有12劃,第六劃是。
銘míng警示、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銘。
死得其所:所,處所。形容死得有意義,有價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國各地。
精兵簡政:縮小機構,精簡人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固”,必。“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