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反復的朗讀課文,理清各段的內容,讀懂文章,掌握演講詞和議論文的基本知識。
能力目標:面對聽眾,能圍繞一個中心,感情鮮明的進行演講;會區分論點、論據、論證及其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味感悟文本的情感與思想,向張思德同志學習,做到為人民服務。
教學重點:細品演講辭的特點及蘊含的思想。
教學難點:體味、感悟人物的情感與思想,并進行演講。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請您欣賞四句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學生齊讀。)
師:“你怎樣理解這四句詩的含義呢?”(找兩名學生回答,教師并做出評價)
師:“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在廣大人民心中,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這樣的人,他的名字叫——張思德(板書)。就是這位戰士在他犧牲后,一代偉人毛澤東親自為他開追悼會,并發表演講,那次演講,被當時的人命名為“為人民服務”(板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教學過程:
(一)知識儲備
師:讓我們先認識一下“張思德”。
(看大屏幕,讓學生齊讀,具體內容如下:張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加入紅軍。1935年,他跟隨紅軍退出根據地,開始長征,負過傷。1937年10月,張思德加入了共產黨,是一個忠實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和黨的需要出發,1944年夏天,張思德與戰友到安塞縣燒炭。完成任務后,為了多出炭,與戰友又開挖了一孔新窯,9月5日中午時分,窯洞即將挖成時突然塌方,張思德奮力把窯口的戰友推出洞,自己則被砸埋在窯里犧牲,時年29歲。)
(找兩名學生談各自的體會)
師:本文是毛澤東作的一篇演講,什么是演講?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看大屏幕,讓學生讀。具體內容如下: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場合,面對聽眾把自己對某一問題或事件的看法較為系統全面地說出來,這就是演講。演講時所說的內容就是演講詞。在內容上,應視有關集會或活動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確,言之有物;在表達上,偏重于議論,說明,也不排斥必要的記敘、抒情,力求條理清楚不繁雜。)
師:由此看出:本文既是一篇演講詞,又是一篇議論文,這節課我們就從這兩個角度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第一次感知文本
師:歷史不能重演,但可以假設。請同學們把自己假設成毛澤東,并大聲喊“我是毛澤東”。請帶著你的這種體驗去讀課文,讀完后,我們找同學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
(三)第二次感知文本
師:每一段用什么樣的語氣和感情進行朗讀,要依據本段內容而定。現在以小組為單位共同確定各自然段的語氣和感情。討論結束后,每小組推薦一人,先說用什么語氣、感情,再朗讀。
(由各小組推薦學生進行朗讀展示,學生進行評價)
(三)第三次感知文本
師:讓我們來聽電影中的毛澤東是以什么語氣和感情進行演講的?(放電影《張思德》中毛澤東在追悼會上演講的片斷)
(聽完之后提問)
師:毛澤東演講時的語氣、感情如何?歸納整理出來。(時而沉重緩慢,時而慷慨激昂,即含有對張思德的崇敬悼念之情,又能鼓舞群眾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