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教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3、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新詞。
2、了解寫作背景,初知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人物、背景。
1、導入
2、簡介人物
3、簡介背景:當時正處于艱苦的抗日戰爭階段,困難很多。毛澤東同志在追悼張思德的同時,講述了為人民服務的道理,號召大家學習張思德,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團結起來,爭取抗戰的勝利。
二、檢查預習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相機糾錯。
2、說說毛主席為什么寫這篇文章?文章的觀點是什么?
三、再讀課文,抓住中心。
1、自讀課文,用“~~”畫出全文的中心句。
2、學習第一節
1)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么?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百分之百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則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工作,時刻都想著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
3、自讀第二節,思考: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問題。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2)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2.還有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還重?說說他們是怎樣對待生死,對待困難,對待同志的?
(江姐、董存瑞、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雷鋒等,英雄人物。。)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領會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重點詞句。
2、明確課文中心思想,能理解這個中心思想作者分幾層來說的。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節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1)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為人民服務,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