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教學實錄
一、導入課題
師:假如你單獨一人流落荒島, 你會怎么辦?
生:我會找野菜野果來吃。
生:我會去打獵。
師:是的,民以食為天嘛。沒有住的怎么辦呢?
生:搭帳篷
生:住山洞。
師:安居才能樂業。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主人公叫魯濱孫。他是一位航海家和冒險家,曾到過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有過許多成功的經驗。但有一次,他與伙伴們航海前往南美洲,卻遭遇了狂風大浪,船翻了,伙伴們全部葬身海底,他僥幸活了下來,被海浪沖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又是怎樣生存下來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魯濱孫漂流記》,從中你會找到答案。
二、釋課題,明目標。
師: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問問大家,你認為“漂流”是什么意思?
生:漂流就是到處流浪。
生:漂流就是隨波逐流。
生:漂流就是到世界各地去漂泊。
師:這是你們現在對“漂流”的理解,學了這篇課文后,我想你們一定對“漂流”有更深的理解。
三、初讀感知
師:我們以開火車的形式來讀一遍課文,大家邊聽邊思考: 魯濱孫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解決的?
生讀課文。匯報。
生:沒有住的地方,他搭了一個帳篷。
生:沒有吃的,他去打獵、捕魚、養羊,后來還種了麥子。
生:遇到了野人,他在住前的空地上插楊柳樁、將羊分成幾個圈喂。
生:沒有伙伴,他救來野人進行教化。
師:魯濱孫想了那么多的辦法只有一個目的,那就為了活下去。用書上的話說:要想活下去,就得想辦法。請大家在這句話勾出來,并在下面寫上自己的名子,作為我們學習的座右銘。大聲地讀兩遍,把它牢牢地記住。
師:通過自己的朗讀能把課文內容弄清,這叫讀進去。但這還不夠,我們還必須走出來,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四、精讀感悟
師: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句子、段落仔細品味,你認為“漂流”是什么?小組內交流。
師:下面是我們交流的時間,也是我們共享的時間。交流沒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遺憾,所以請大家大膽地各抒己見。
生:魯濱孫用木頭和船帆搭了一個帳篷,我認為“漂流”就是尋找一個安身的地方。
生:從“走遍”一詞,我體會到“漂流”就是到處尋找。
師:真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呀!繼續。
生:我從打獵、捕魚、養羊和種麥子中體會到“漂流”就是為了有飯吃。
師:多樸素的想法,但蘊含著人最根本的要求。還有作補充的嗎?
生:我認為“漂流”就是要學會好好地勞動,只有勞動,才能讓我們好好地生存下來。
師:是呀,不勞動邊棵花都養不活,這是誰都知道的道理。
生:我認為“漂流”就是一個等待的過程,因為魯濱孫為了吃上自己種的麥子用了四年的時間。
生:我認為“漂流”就是磨煉一個人的意志。
師:你們都說得太妙了,因為有了等待和磨煉,人生才會成功。繼續。
生:從“他恐懼萬分”中,我體會到“漂流”就是戰勝害怕,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生:從“插楊柳樁和分圈喂”中,我感受到“漂流”是尋找安全,讓自己不要受到傷害。
生:從“魯濱孫在恐怖之中開始考慮怎樣對付這些可能出現的野人”中,我體會到“漂流”就是想辦法克服困難。
師: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呀!孩子們,你們比魯濱孫還要聰明,能通過文字讀出那么多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讓我佩服。繼續“漂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