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脫俗的美麗。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語言。
3、體會經典細節的表現力。
4、啟迪學生思考人生目標,實現自我價值。
說明:本單元的主題是表現個體生命的成長軌跡和意義。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是在紀念居里夫人發現“鐳”元素一百周年有感而發寫下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充滿激qing的散文,選取居里夫人長達67年生命的人生中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片斷,由表及里地來塑造她從外形、人格、心靈到精神境界都具有的“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感人形象,給讀者留下“什么是真正的美麗”的深刻思考。文章大氣,意蘊豐瞻,頗有新意。關于居里夫人發現鐳,是唯一兩次榮獲若貝爾獎的女性,學生都已了解。而本文作者寫此文的真正用意是為了揭示居里夫人身上的一種偉大的人格魅力;美麗的居里夫人不被上帝所給的美形所累,她有大志,有大求,追求永不衰敗的美麗。但對于這一點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外形美與內心美的層面上理解,而應更深入地理解,這就是居里夫人與眾不同之處──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追求。為了能引導學生感受居里夫人道德力量和理想光輝,漸漸靠近她那高貴心靈,所以,將教學目標定為: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脫俗的美麗。而居里夫人超凡脫俗的美麗又是通過文中一些經典細節和一些富含哲理的語言的表現出來的。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脫俗的美麗。
2、難點:品味文中一些富含哲理的語言。
說明:居里夫人的美麗可以說一種對美麗的完美詮釋,她將美這一人生價值升華到了精神的境界。因此,感受居里夫人超凡脫俗的美麗必定是這篇文章的教學重點,文中一些頗含哲理性的的句子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例如:“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可以說是一句 “牽一句而動全文的句子”,只要將此句理解了全文的內容也就差不多理解了。所以,將它們作為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居里夫人在鐳發現25周年時的演講。(電影片斷)。并請同學思考:在居里夫人的演講中她認為科學是怎么樣的?
2、談談你所了解的居里夫人。
⑴ 學生觀看電影并思考。(偉大而美麗)
⑵ 學生談所了解的居里夫人
二、設境激趣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居里夫人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運用了幾個電影片斷,為學生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情景和氛圍。這既是對學生預習的檢測,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進一步喚起對居里的感情,為理解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感知全文,了解大意
1、全文很長,用了那些記敘的順序。
2、根據記敘的順序,看看課文記敘了哪些內容?并對其進行概括。
⑴ 倒敘、插敘
⑵ 學生閱讀思考并概括段意:
歷史定格(1~2段);艱辛煉鐳(3段)不為美形所累(4段)青春換鐳(5~6段)不為美譽所負(7~8段)文章較長,思維的跳躍性大。這一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內容能整體感知和把握,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細讀品味,感受人品
1、梁衡為什么在課文第六段中說:“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