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
2、為何說“鐳”的發現是“偉大的發現”?請結合學過的物理和化學知識來理解。
3、再看電影片段:居里夫人提煉“鐳”思考:
⑴ 這是怎樣的一個實驗室?
⑵ 如果讓你做居里夫人的助手,你是否愿意做?
⑶ 在“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頓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去除?
4、文中還有哪些傳神的細節描寫?請將它們找出來并說說其作用。
5、朗讀第6自然段,請結合作者引用蘇軾《前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的哲理來理解梁衡為什么在課文第六段中說:“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⑴ 學生可以思考而不急于要他們回答
① 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原子是物質存在的最小單元,是不可分割、不可改變的)
② 鐳的發現了科學理論在實際中的運用(放射醫療和炸藥的研制。)
③ 導致了原子時代的到來(原子核的裂變、釋放能量)
⑵ 學生可以在畫面中看到居里夫人在煙熏火燎中艱難地攪拌著鍋里的礦渣:
① 增經做過停尸解剖的破棚。
② 學生的回答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一是,愿意。二是,不愿意。三是,剛開始好奇心驅使會愿意,但過了一段時間因為太苦了而不愿意干下去。
③ 不能。能很好體現居里夫人堅韌不拔、不怕失敗的品質。
④ 不受漂亮的干擾,故意把一頭金發剪得很短。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一個無情的后腦勺。(超凡脫俗,有大志、有大求,戰勝自我,不為美形所累。)
⑤ 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將獎章給六歲的女兒當玩具。(超凡脫俗,視名利如糞土)。
⑥ 死后40年,用過的筆記本還不停地釋放射線。(超凡脫俗、獻身科學)
⑶ 學生齊聲朗讀并思考:
學生思考并回答:居里夫人發現了鐳,讓人們認識到世上的事物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而居里夫人自己在完成這一偉大的發現過程中,自己的美麗容貌和健康的身體也在發生悄悄地變化,“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了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了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她的青春換位到了科學教科書里,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里。” 成為不變的、永恒的美麗。這是一句“牽一句而動全文的句子”,只要將此句理解了全文的內容也就差不多理解了。先將其拋出,而后將其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來問。居里夫人的美麗與她發現鐳,對社會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所以要能深刻感知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麗一定要了解她的偉大發現。因為本文是以寫人為主,對于科學原理闡述的比較少,僅僅在第六段中用蘇軾《前赤壁賦》中“變”與“不變”的哲理點了一下,但學生對于“鐳”發現的作用在平時的閱讀和物理、化學的學習中是知道的。同“導入”相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居里夫人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再運用了一個電影片斷,為學生創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情景和氛圍。讓學生設身處地感知居里夫人的超凡脫俗,因為這樣的艱辛勞作一般的凡夫俗子很難堅持,更不是弱小而美麗的女子所能勝任,而居里夫人能堅持下來,背后支撐她的是理想和信念。通過傳神細節的尋找及分析其作用,來感知居里夫人超凡脫俗的美麗。作者引用蘇軾《前赤壁賦》中的“變”與“不變”的哲理來詮釋居里夫人格力量和理想光輝。是文章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初讀時學生不一定能理解、或不一定能全部不理解,但有了前面的許多鋪墊,這一難點到此可以迎刃而解了。而文章的主旨也就徹底地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