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
第二題,“中華第一龍”指的是哪一條龍?它有哪些特點?
“中華第一龍”指的是河南濮陽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會的墓葬中發掘出來的那條龍。
這條龍的特點是:用貝殼砌成,造型粗獷,樣子像蜥蜴。
第三題,龍這種藝術形象是怎樣形成的?你從這一藝術形象中體會到了什么?
龍這種藝術形象是我們的祖先通過想象創造出來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體講了我們的祖先創造這一藝術形象的過程。學生可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從龍這一藝術形象,可以體會到我們祖先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體會到我們祖先的理想和希望,體會到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學生可聯系課文說說自己的體會。
第四題,抄寫課文中帶“龍”字的詞語,再寫出幾個帶“龍”字的詞語。
課文中帶“龍”字的詞語有:望子成龍、生龍活虎、龍騰虎躍、龍鳳呈祥、巨龍騰飛。帶“龍”字的詞語還有很多,如,盤龍臥虎、虎踞龍盤、龍潭虎穴、龍馬精神、車水馬龍、龍飛鳳舞、畫龍點晴。通過個人思考,再互相交流,就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
4.《獄中聯歡》
這篇課文選自長篇小說《紅巖》。“獄中”指的是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派設在重慶市郊區歌樂山下的中美合作所集中營渣滓洞。課文講的是1949年元旦,被關押在集中營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慶祝新年的機會,歡慶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內所取得的偉大勝利,表現了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樂觀主義精神。
第一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然后填寫獄中聯歡的過程。
這一題是通過默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敘述順序。獄中聯歡的過程是:唱歌交換禮品貼對聯表演節目。
第二題:挑選課文中的一副對聯讀一讀,體會對聯的意思。
文中的五副對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字面看,沒有一處革命的詞句,沒有一處可以被敵人抓住把柄,但在當時當地,大家都能領悟到這些對聯中所蘊含的歡呼革命大好形勢、贊頌革命者、抨擊反動派的意思。學生要領悟到革命者貼的對聯的這一特點,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作適當提示,然后再讓學生挑選一副,說說自己體會到的意思。
第三題,仔細閱讀課文中“猩猩來到樓七室門前站定……猩猩裝作沒有聽見,溜走了”這一部分,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一題實際是上一題的進一步具體化。樓七室的對聯:“兩個天窗──出氣,一扇風門──伸頭”,橫額“樂在其中”,最能體現革命者樂觀、詼諧的情趣,意在挑剔的猩猩看了以后,可能已意識到某些不同尋常的意義,但他抓不住把柄,只能無可奈何地溜走。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互相交流啟發,教師適當點撥,然后可以分角色讀讀這個部分。
5.《名碑薈萃》
本文以西安碑林收藏的石刻為例,介紹了我國書法藝術史上幾位有代表性的書法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反映了我國書法藝術的輝煌成就。
第一題,按照課文敘述順序,寫出課文介紹的幾位書法家的名字。
課文依次介紹的書法家是: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第二題,這幾位書法家的書法各有什么特點?從課文中畫出最能表現每個人書法藝術特點的一兩個詞語。
課文中介紹王羲之的書體“瀟灑清秀”;歐陽詢的字“骨氣勁峭,法度嚴整”;顏真卿“用筆勻而藏鋒,內剛勁而外溫潤,字的屈折處圓而有力”;柳公權的字“骨力遒勁,結構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