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教案
匯報交流:
①“從來沒有過?那你那天拿的頭骨是怎么回事?”
②“但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我瞧瞧周圍的同學,似乎每一個同學都不及格,比利正氣惱地捶桌子呢。發生了什么事?”
師:你從哪體會到同學們的不理解?
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驚呆了”、“怎么回事”等理解體會。
過渡:是啊,從這里我們就能感受到同學們不僅不理解懷特森老師,甚至于還產生了不滿的情緒,所以比利正氣惱地捶桌子呢
師:氣惱地捶桌子,是怎么個捶法?
學生演示
預設:假如有笑著捶桌子的
師:剛才我看到有同學是微笑地捶桌子,大家能感受到那種氣惱嗎?那應該怎么捶?咱們一起來試試。
評價:從你們捶桌子的聲音上,老師聽出了此時你們確實很氣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感情讀讀這句話。
師:你還能從哪體會到同學們的不理解?
③“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的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
師:你從哪些詞語或標點符號中能感受到同學們真的不理解懷特森老師?
生:一股怒火 緊緊抿住嘴唇
師:為什么會產生一股怒火?
生結合前文交流。
評價:這位同學真會讀書,透過一股怒火聯系上下文感受到了我的憤怒。
師:誰再接著說。
預設生:用了三個問號 和兩個為什么
評價:你真會讀書,抓住了標點體會出同學們的不理解。你能體會著這種不理解讀出這種憤怒嗎?
過渡:此時,我們可以看出,同學們對這樣一位捉弄人的老師已經產生了不滿的情緒,但是懷特森老師卻平靜的和同學們解釋了一切。
出示:“難道你們自己沒有想過嗎?既然是‘絕跡’了,那就什么也沒留下。我向你們描述它的夜間視力、皮毛的顏色,以及許多根本不存在的現象,還給它起了個可笑的名字,你們竟一點也沒有起疑心,這就是你們不及格的原因。”
師:誰愿意來當懷特森老師讀讀這段話。
評價:聽了他的朗讀,你們能理解懷特森老師嗎?
生交流。
師:你從他的話中明白了什么?
生交流。
師:是啊,這位老師通過教給我們錯誤的知識讓我們自己領悟出學習要有懷疑的精神,真是與眾不同阿(板書:引領質疑)
師 :此時,同學們理解懷特森老師了嗎?
生:理解了
(4)這位與眾不同的老師給孩子們帶了什么呢?
生:懷特森老師給孩子們帶來了一種學習方法——“新懷疑主義”
師:哪位同學愿意來讀一讀什么是“新懷疑主義”?(相機出示)
其他同學仔細傾聽,用心體會。
師:從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同學們在懷特森老師潛移默化的教育下,已經學會質疑了(板書)
師:看來你真的是在用心體會,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同學們已經學會質疑了?
生交流。
相機出示:
①“我們把新懷疑主義帶進了所有的課堂,給那些不習慣質疑的老師帶來了煩惱!
②有時老師講著講著,下面就會有同學清清嗓子,說“凱蒂旺普斯!
師:你從這一聲“凱蒂旺普斯”聽出了什么?
生交流。
師:看來,新懷疑主義已經在孩子們的心目中生根發芽了。同學們你們也學會質疑了嗎?
師:當老師在黑板上寫錯字時,你們可以大聲地說——(凱蒂旺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