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懂得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科學的懷疑精神。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學習中要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學會科學的懷疑精神。用事實、用科學的方法糾正錯誤,堅持真理。
三、教學難點
理解懷特森老師的做法,并認識其中的價值。
四、教學時間:2課時(現展示第一課時)
五、課前準備:教師:課件 學生:認真預習本課
教 學 過 程
一、引言導入
1、(幻燈出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指名學生釋義:不是每個人都是圣賢人,有哪一個不犯錯呢?)
2、其實,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當老師犯錯時,同學們是怎樣做的呢?(指名學生說說。)
3、然而,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卻故意給自己的學生傳授錯誤的知識,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故事里。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ppt出示本課生詞)指名學生認讀。指名解釋部分詞語的意思。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1)對學生朗讀情況作以評價。
(2)指名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說不完整,相互補充。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教師:你喜歡懷特森老師嗎?請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2、教師設疑:懷特森老師的學生喜歡懷特森老師嗎?
學生a:喜歡
學生b:不喜歡
教師:一直都喜歡/不喜歡嗎?
學生:開始不喜歡,到后來喜歡了。
教師:懷特森老師的學生對懷特森老師的感情和態度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請大家四人為一組,先自讀課文,用 線畫出其感情、態度發生變化的語句,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3、指名學生讀讀自己找到的語句(教師ppt出示相應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及時給予評價。
4、教師設疑:當懷特森老師的所作所為使我們的不滿情緒進一步升級之后,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學生討論交流后指名說說。
5、教師引導:作為教師,居然故意將錯誤的知識教給學生,懷特森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同座位相互討論,指名結合課文內談談自己的理解。
四、教師總結
懷特森老師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告訴我們:對于陌生的事物或知識,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而要以科學的懷疑精神,在不斷地探索中逐步認識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