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生命教案
3.同學們,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能坐以待斃嗎?難道我們就這樣等著帝國主義任人宰割嗎?
作為當代小學生,當你看到無數革命先烈戰死沙場,與敵人奮力抵抗時,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們身上好像擁有著無盡的潛能,力量,這種力是―――
聽著同學們的朗讀,我仿佛……就像詩中所說的那樣,離離原上草……作為一名愛國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個筆名與敵人周旋,在此期間寫下了《野草》他鼓舞著人們拿起武器奮力抵抗,同時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寫道:“第八自然段”(讀一遍)
三、總結
1、作為和平年代得我們,生活中有這樣像野草精神的人嗎?
2、再練筆
四、再來讀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啟示呢?請同學們拿起筆來寫一些
1、假如你是悲觀的種子,飄落在石縫里,此時,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說……
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艷麗時,你怎么說:
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會羨慕石縫間的松柏嗎?為什么?生活中有許多不畏艱辛、奮然向上的人,給同學講一下。
作業設計
1、寫出你對文章的感悟(100字的小短文)。
2、搜集積累關于描寫草的詩句。
板書設計
野草
有彈性 能屈能伸 頑強不屈
有韌性 不達目的不止 力量之大
課后反思
琥珀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國作家柏爾寫的一篇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作者用活潑通俗易懂的文筆,發揮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紹了有關琥珀的科學知識,假想了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課文說明的是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讓人了解到它的科學價值。
教學目標:了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懂得想像要科學、合理。感情朗讀課文。培養想像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要條件。
教學難點: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像。
教學構想:
學習時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根據學生的疑問,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緊緊抓住琥珀形成這一重點內容,結合查閱的資料圖片、實物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在認真讀后六個自然段,分析琥珀形成的依據,理解科學家想象的科學性、合理性,突破難點,激發想象力。
教學準備:琥珀拍賣物或仿制品以及掛圖。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敘述順序。
學生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