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本堂課的亮點如下:
朗讀亮點:
1.朗讀我生氣,憤怒的句子時,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作者產生共鳴,把作者的憤怒發揮得淋漓盡致。
2.朗讀和鄰居“正視”的句子,我扮演鄰居,學生扮演作者。學生嚴肅地告訴我“你錯了”,我追問,我錯哪里?學生馬上接說“懷特森老師不是在捉弄我們,而是在教會我們學習的方法。我恍然大悟地說“哦!原來如此,是我錯了。”
3.理解亮點:
學生提到“狡黠的光芒”時,只是從表面的字義上去理解,我馬上提示學生:
老師狡黠的光芒究竟想告訴我們點什么?他的目光里藏著什么內容?
學生很塊從文本中找到里相應的句子解答。從而達到學習方法的遷移,馬上能聯系上下文解答“他想讓我們學到點什么?”這一問題。
4.本節課教會學生“質疑”“揣摩”語句的方法。
(1)難點質疑,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耐人尋味的語句進行質疑;如第二板塊作者又提到“凱蒂旺普斯“,還在其他老師的課堂上叫出來,有什么含義?這是本文的難點,因為這告訴我們學生們已經養成了”懷疑“的習慣,“凱蒂旺普斯“也是同學們心理難忘的教訓,更是學習的動機。
(2)用語上質疑,對文章運用語言進行質疑,體會作者遣詞用語的良苦用心;“一股怒火升起來”為什么用“升”,能不能用其它詞代替,體現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3).充分閱讀,讀悟結合。重點品讀1—10自然段,學生自主學習勾畫“我”的心理心里活動的句子并且批注上自己讀出了怎樣的心情。由于給的時間充足,學生在匯報的時候效果較好。
不足點:
1.有一學生提到:他認為“小橋車”事件不能算“學會了質疑”。這是非常有創新思想的男同學,但我沒能對他的行為給以高度的重視和評價,因為他是真正體現了“新懷疑主義”的學生,雖然他的懷疑是錯誤的,但我們課堂就是需要這樣的學習態度。
2.老師的引導語文不夠精煉,開頭學生講述主要內容是,說不到點子上,有點被學生牽著繞圈子,時間也耽擱了,導致后面有點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