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學設計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六單元《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抓住相關語句體會雷棣的發(fā)憤讀書、自強不息與渴望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2、通過搜集資料,擴大閱讀面,拓展視野,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及資料收集能力的訓練。
3、學習作者用多件事例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雷棣成長中的的五件事,體會雷棣發(fā)憤讀書、自強不息的精神及企盼世界和平的愿望。
2、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ppt、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通過學習,你對文中的內容有了哪些了解?回憶一下,請位同學起來說一說。
(生答:課文主要內容;雷棣成長中經歷的五件事,其中有兩件事詳寫;雷棣是個自強不息,發(fā)奮圖強的孩子等等)
2、看來同學們收獲挺多,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雷棣,他的父親叫什么名字?
(雷潤民)
3、請記住這位為世界和平而犧牲的英雄吧!
二、精讀課文
1、同學們有了這個學習基礎,今天我們就要深入學習課文,抓住最能表現(xiàn)雷棣發(fā)憤圖強、自強不息的語句來探究。(小黑板展示)
(板書:發(fā)憤圖強、自強不息)
2、請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重點描寫雷棣發(fā)憤圖強和自強不息的兩件事,邊讀邊勾畫。
3、學習“發(fā)憤學習”:
他的數(shù)學在“迎春杯”競賽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獲了獎,登了報;他利用業(yè)余時間通讀了《資治通鑒》《二十四史》;他喜歡和小朋友以及來看望媽媽的叔叔阿姨談論國家大事,從辛普森案件到美國法律,從各國國旗到各國元首,他都了如指掌。
⑴、雷棣是如何發(fā)憤圖強的,請一個孩子來讀一讀,其余的孩子邊聽邊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體會到的?
及時評價
①教師總結:所以為了像爸爸一樣優(yōu)秀,為了像爸爸一樣成為一名合格的維和戰(zhàn)士,雷棣發(fā)憤讀書。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感受雷棣知識的淵博。
②課文里提到雷棣通讀了《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通過查找資料,對這兩本書你有了怎樣的了解。先同桌之間交換資料,互相學習,等會請同學匯報。
學生匯報。
這兩本書對他有什么幫助嗎?(拓展視野,訓練思維方式)同學們要向雷棣學習,多讀讀課外書,做一個知識淵博的好孩子。
③雷棣對數(shù)學、語文、歷史、法律、以及政治都“了如指掌”,從“了如指掌”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雷棣對所有知識了解得非常透徹)
⑵、多么刻苦的孩子啊,你能帶著你的體會再讀一讀這個句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