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以“地球家庭”為主題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中國男孩雷棣在得知父親雷潤民為維護世界和平捐軀的消息后,發憤學習、自強不息,決心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為世界和平作貢獻。
課文重點記敘了雷棣發憤讀書學習及決心靠自己的努力實現愿望這兩件事,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責任”“成長”等主題也蘊含其中,通過深入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勇于承擔責任、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本文是這個單元的開篇課文,學好本文,有助于深入理解本單元主題——“地球家庭”,讓學生明白: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相互依存,誰也離不開誰,熱愛和平、維護和平是我們共同的愿望。同時,為學習下一個教學單元“戰爭”作好鋪墊。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航天小學六•七班,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較高:學生朗讀能力強,也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不過他們社會閱歷淺,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少。加之,由于長期生活在和平、優裕的環境中,他們很難將小家的不幸、國家的災難、地球的和平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因此,我決定在教學中盡可能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生動、可感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能更具體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三、學習目標
根據本課的內容,結合單元教學要求與學生學情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學習
目標確定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及其發憤讀書、自強不息的動力;
3.樹立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學習難點:樹立學生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思想觀念。
四、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主要運用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教學法,重在引導。考慮到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自讀品悟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學習課文。
五、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搜集有關和平的資料。
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教學
1.請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和平的資料,交流自己的感受、體會。
2.教師在此基礎上播放課件,并配樂講解:“是啊,我們這個地球上仍有很多地方不太平,那里的人們飽受戰爭之苦:家園被毀、妻離子散、肢體殘缺甚至失去生命!那里的孩子每時每刻面臨著貧窮、饑餓、死亡的威脅,孩子們點起了蠟燭為世界和平祈禱,那么也讓我們懷著對世界和平的強烈企盼,走進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學生齊讀課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3.引導學生解題:課題是一把“鑰匙”,能開啟課文學習的大門,同學們讀課題時要善于思考,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呢?
教師將學生的疑問提煉歸納如下:(出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