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說課稿
“企盼”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成“盼望”?
這個企盼世界的孩子是誰?
他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
(此環節通過多媒體課件,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喚起學生對戰爭的恐懼、憎惡和對世界和平的熱切企盼,為實施教學作好情緒鋪墊;并引導學生通過讀題解題,把握學習本文的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帶著問題小聲快速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讀不準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詞語,要作上記號。
2.學生讀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生字難詞并積累詞語(沉浸、回眸、凱旋、殉難、叮囑等)。對學生提出的生字難詞,教師隨機板書,學生認讀。
3.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掃清字詞障礙后,請學生快速瀏覽。經過瀏覽,同學們知道了這個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是——“雷棣”(提醒學生讀準“棣”字的讀音)并引導學生尋找雷棣企盼世界和平的原因。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應指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做好旁批,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
當學生找到介紹雷棣父親相關情況的語句時,可由“資源鏈接”對“聯合國維和部隊”、“軍事觀察員”、“中東”等學生相對陌生的概念進行補充說明;當學生提到雷棣寫給聯合國秘書長的那封信時,教師順勢引出:這是一封怎樣的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師出示信件,并請一名學生朗讀全信)
教師過渡:這封信飽含著一個中國孩子失去父親的悲痛和對世界和平的強烈企盼之情。在得知父親犧牲后,雷棣和他的媽媽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學生在文中找到相關段落后,師出示文章第四自然段。)
這段文字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所以我決定將此段作為指導學生朗讀的重點。
采用師生分角色合作朗讀的形式:由學生齊讀敘述語言,教師讀媽媽的話,由一名學生讀雷棣的話,在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當時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思想感情:指導學生一字一頓地讀出雷棣的哽咽:“媽媽,我會記住的”;指導學生放慢語速,語氣柔婉地讀出爸爸對雷棣的殷切希望:“書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靜深情的目光望著他”。
隨后,教師提出:從爸爸平靜深情的目光中,雷棣能感受到爸爸要告訴他些什么嗎?學生可能會說:要堅強、要照顧好媽媽和自己,努力學習……
(此環節緊扣文本,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感悟、體會雷棣
承受的“喪父之痛”和堅強面對生活的精神品質。)
接著,教師繼續引導:失去父親的悲痛讓雷棣承受了他這個年齡的孩子難以承受的苦難和打擊,但是他沒有趴下,而是“好像一下子長大了”。那么在爸爸平靜深情的目光的注視下,雷棣身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請學生默讀第5、6自然段,試著歸納概括能表現雷棣變化的事件;
然后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
接著讓學生用加小標題的方法給這幾件事加上標題,語言盡量簡潔;
最后教師出示課件修正、明確。
(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父親的離去對雷棣產生的巨大影響,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請同學們課后思考:課文重點寫了其中的哪些事?為什么要著重寫這兩件事?準備下節課討論、交流。
(此問的設置幫助學生深入學習課文,把握人物形象,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