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新思路——《東施效顰》教學案例評析
評析:
(法為重)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理解和表達祖國語言的能力。“文言文”這一傳統而特殊的祖國語言,更需要后人深入學習、學以致用。為了便于學生今后閱讀和學習更多更廣的文言文,我將古文的常用字——“之”列入了教學的范疇,并通過“對照譯文”、 “聯系上下文”等理解古文的方法,讓學生巧妙地理解了“之”的幾種不同意義。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更激發他們用所學方法去拓展閱讀的興趣。
板塊四:訓練寫作 學以致用
運用板塊中,我抓住文中側面描寫的方法進行教學。“我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各位:莊子先生不寫東施的樣貌,卻論鄰居的反應,這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啊?”學生道出心中的想法,“鄰居們見到東施都害怕地避開,這說明東施皺眉的樣子肯定奇丑無比。” “對,我們讀到鄰居們的反應,就可以想象到東施效顰的丑陋形態。”此后,師生共同回顧出“側面描寫”的方法及妙處。為了學以致用,我出示課件:“__________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大家繼續創作。小組智慧的結晶實在驚人:“孩童見之,號啕大哭而去之走。” “老者見之,舊病復發,口吐白沫。” “漁翁見之,一驚之下跌入水中。” “書生見之,驚恐萬分,棄書而逃。” “幼犬見之,狂吠不止,叫聲驚天動地。”……我不禁感嘆:“哈哈,你們的側面描寫比莊子先生還要生動形象、還要創新有趣啊!”
評析:(練為旨)
曾記得一句世界教育名言:“聽到的,忘記了;看到的,記住了;做過的,理解了。”可見,實踐運用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方法。語文是基礎工具學科,掌握語文這一交際工具、表情達意的工具,必須靠運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本課雖只有三句話,但每句話都蘊藏著不同的寫作方法。其中,第二句話就借“鄰居們的堅決逃避”反襯出東施效顰的丑陋形態,這種側面描寫的方法相當的巧妙。我以自己的疑惑激發孩子們去思考并體會出側面描寫的妙處,讓他們大膽地想像村子里其他鄰居的反應,并將此方法學以致用。實踐運用的教學效果實在出人意料,孩子們的 “想像大門”敞開了、平時的“積累寶庫”也打開了,他們使用語言的技巧和能力就在這不斷的模仿、練習、修正中逐漸習得,甚至形成了創造文言文的“語文技能”,這一切成果多么驚人,多么可喜啊!